您的位置:首页>创事记 >

黄道窑开辟钧窑工艺先河

来源:人民网  


(相关资料图)

今年5月,环球中原地标产品评委会授予黄道窑唐钧为“环球中原地标产品”称号。仲夏时节,笔者一行慕名走进郏县,寻访称为“钧窑之源,钧瓷之根”的黄道窑。

黄道瓷窑遗址位于郏县西北10公里处黄道镇黄道村。黄道村有3处唐窑址,分布在马蹄河两岸,相距2.5千米左右,它是唐代郏县周围的一处陶瓷集中产区,早在唐代中叶,就盛产瓷器,在黄道瓷窑遗址的文化堆积层中遗留了大量的垫饼、支钉等窑具和各种瓷器残片。

夏天的马蹄河,河道内绿树成荫,凉风习习。在马蹄河西岸,笔者看到,黄道瓷窑保护区周围用铁丝网进行了隔离,黄道瓷窑遗址墙加装了玻璃幕墙,遗址得到了精心保护。阳光透过树叶缝隙的光束,在黄道瓷窑遗址上投下斑斑驳驳的影子,遗址墙显得古老而沧桑,让人顿觉有一种穿越时空之感。站在木制观景栈道上,透过玻璃,可以看到瓷窑遗址墙内分布着许多黑的、黄的、白色的陶瓷碎片,当地人叫这种釉色为唐黑、唐黄、唐白。一瓷一片皆是岁月的印记,瓷片仿佛凝聚着古代工匠们的智慧,也沉淀着沉寂已久的往事。

郏县文物管理所原所长王广耀介绍,黄道瓷窑遗址面积约2.1万平方米,距地表1米左右,瓷窑遗址文化层1到7米不等,文化层平均深度2.4米,遗址保护区的这些瓷器碎片是唐代的珍贵遗存。

20世纪50年代,郏县黄道唐钧窑遗址发现大量古瓷器残片、窑具等实物。1962年和1985年,中国古陶瓷专家专家在瓷窑遗址文化层调查考古时,发现有碗、碟、盆、缸、罐等瓷器,釉色有白、黑、工,黄、表、青、月白、天蓝、紫红等,瓷器施釉较厚、造型别致,精美绝伦,集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身,说明制瓷烧瓷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工艺水平。从遗址可以实证,黄道窑出唐钧。

上世纪八十年代,黄道窑瓷窑遗址吸引了中外众多陶瓷专家学者的关注。1984年5月,经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陶瓷学会原会长、古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等人对黄道窑瓷窑遗址出土的瓷器残片进行鉴定,黄道窑瓷器残片是唐代遗留的钧瓷残片。黄道窑的产品常以白斑花釉、黑釉、黄褐釉、天蓝釉、及茶沫釉上饰以天蓝或月白斑点,窑变出多种色彩,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钧窑工艺开辟了先河。

历经沧桑岁月的唐钧遗址,闪烁灿烂光芒的千年传奇,见证着钧瓷的代代薪火相传。随着黄道窑古窑群遗址的发掘,郏县唐钧由此确定了在钧瓷发展史中的一脉相承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如今,经过文物考古工作者的努力,规模庞大的黄道窑钧窑遗址逐渐得到精心保护,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郏县县委宣传部 肖应辉)

关键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