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青年报官网
(资料图片)
(记者张锐 通讯员徐栋)农历五月初五,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的新华广场,人头攒动,粽艾飘香。端午市集上,男女老幼包粽子、射五毒、点朱砂、系五彩、制香囊。
“你把两片箬叶背靠背地捏在手里,稍微错开一点,然后对折箬叶,再窝一窝,就折出了一个下面尖上面大的圆锥形粽洞,这时就可以放上糯米了。”被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的厨师王艾平,一边讲解一边双手翻飞。
“填好米后,再拍上几拍压实了,接着把箬叶一翻折,盖上糯米,收上边,立马用棉绳横着竖着绕上几回,缠上线头,一个粽子就包好了。”20多年前来宜昌第一回吃本地粽子的王艾平,如今早已成为包粽子的好手,“教会更多人包粽子,让端午文化更好地传承”。
南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载:夏至节日,食粽。梁代吴均《续齐谐记》明确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
三峡大学教授、屈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彭红卫介绍,在屈原故里有一首关于粽子的民谣十分精妙:“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洁白,半世熬煎。”十六个字,就把屈原的个性、清白节操和悲剧命运都概括出来了。
屈原自沉汨罗已经2300年了。从竹子到箬叶,从筒粽到三角粽、四角粽,粽子的形式在变,但慎终追远、礼敬先贤的精神内核始终未变。
彭红卫说,包粽子、吃粽子,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农耕文明时代对物质生活的讲究与追求,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像屈原等一批具有鲜明个性、伟大情怀先贤的追思与缅怀。(张锐 通讯员 徐栋)
(光明日报)
关键词: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粤ICP备2022077823号
创氪网 www.chuanganwang.cn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广州中创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投稿投诉联系邮箱:317 493 12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