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创事记 >

从读到听,听书成为阅读新风尚

来源:新华日报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正在发生着改变和重构。从纸质阅读到电子书阅读,再到手机里的听书App,伴随着文学传播媒介的更迭,在传统阅读之余,用耳朵代替眼睛去阅读,已然成为一种新的读书“姿态”。

有一个数据可以作为佐证: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我国国民有声阅读呈快速增长,三成以上(31.2%)的国民有听书习惯。

听书,正在全社会掀起一场阅读新革命。

从读到听,听书成为阅读新风尚

打开听书App,戴上耳机,随着涌动的人流挤进地铁,这成为了90后张悦通勤路上的新习惯。

自大学时代起,张悦就坚持每天读书一小时,可工作后,日益繁忙的生活让他几乎没有时间翻开书本去阅读,于是,每天40分钟的上下班路上,成为了他的“充电”时间。原先,张悦会拿着手机翻看电子书,可早晚高峰的地铁里人潮拥挤,在狭小的空间里举着手机阅读,体验感实在不佳。于是,张悦选择了听书,“我觉得语言比单纯的文字更具感染力,一些优秀作品用声音演绎出来,会让书中的人物鲜活起来,更能让读者置身其中。”张悦喜欢历史,这段时间,他已经听完了《明朝那些事儿》《这里曾经是汉朝》《话说宋朝》等一系列长篇历史小说。

和张悦一样,随着互联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听书”一族。今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蜻蜓FM、喜马拉雅、樊登读书等App纷纷通过赠送VIP会员或免费资源等方式向宅家的用户送福利,吸引了更多人加入“听书”队伍。据喜马拉雅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其有声阅读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63%,总收听时长更是增长了近100%。喜马拉雅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有声书是喜马拉雅平台上最热门的收听类型之一,活跃用户每天的听书时长能达到3个小时,高频用户一年听书15本以上。而另外一款“懒人听书”App数据同样惊人,其平台用户量增长迅猛,目前已突破4.3亿。

听书为什么会这么流行?在很多阅读爱好者眼中,方便快捷、轻松愉快、解放双眼是选择听书的最重要原因。无论是在乘坐交通工具的路上,或是走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又或者是躺在床上放松一下疲惫的身体准备入睡之时,听书都能让你随时随地实现阅读的愿望。喜马拉雅创始人兼联席CEO余建军的观点是:“音频的伴随性、多场景共存等特性,能够很好地满足新时代用户获取信息的习惯。”

“去年我一共听了22本书。”在媒体做编辑工作的张女士,总爱一边干家务一边听财经方面的书籍,她说,现代人每天的工作都是对着电脑,眼睛和颈椎都非常疲劳,休息的时候再也提不起兴趣去好好读书了,“所以这个时候换耳朵上场,感觉特别放松,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枯燥。”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很难有大量的时间去静心读书,但与此同时,世界变化之快让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不断增长,这种情况之下,“听书”作为一种低门槛的学习方式,在快节奏的生活与学习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满足了人们想要阅读的需求。

听书与传统书籍正在走向融合

听书火爆,迎来了有声读物平台爆发式增长,咪咕、蜻蜓、考拉、荔枝、喜马拉雅FM、樊登读书、懒人听书等App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国内约有200多家听书网站,不少手机新闻客户端、微信图书、QQ阅读等也纷纷推出了“听书”“听报”功能,而一些只以文字和图片推送为主的微信公众号,也纷纷加入了语音推送功能,颇受用户欢迎。

梳理目前市面上的听书软件,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种是朗读式,即朗读者直接把书上的文字转化为声音,完成对文学作品的有声化制作;另一种是说书式和解读式,即是将书本内容进行拆解和提炼,把其中的精髓和要义讲解给听众,例如罗辑思维、樊登读书等。

几个月前,公务员孟女士购买了“懒人听书”一年的会员,成为了其亿万用户之一。这段时间以来,她陆续听完了《红楼梦》《百年孤独》等“大部头”著作,“坦白地说,这类书对我而言,是很难直接看下去的,但说书的老师讲得很有趣,把一些艰深的文字说得通俗易懂,帮助我理解,一本书不知不觉就听完了。”

事实上,听书也正在和传统纸质书进行融合。不少出版社通过为纸质书加上听书平台的二维码,与听书平台方进行授权合作,建设独立有声读物平台等多种模式开拓听书市场。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大概60%的书都有同步推出的“有声书”,据人民文学出版社数字出版与科技部主任赵晨介绍,人民文学出版社一直重视新技术、新模式的探索应用。2014年已开始尝试纸书、有声书联合推广,录制了“名著名译”系列有声书。2018年底,人文社搭建了有声店铺“人文读书声”,可为用户提供多种阅读体验方式,包括线上听书、电子书、视频解读等。赵晨认为,国民阅读习惯的改变,推动了整个市场向线上化、数字化发展,“目前,听书从内容版权、主播平台到市场,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生态链。”

另一款专注开发有声书的凤凰书苑App,精选了凤凰集团旗下9家出版社各自的重磅力作,凤凰书苑App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一家传统的出版机构,开展有声书业务最大的优势在于持有大量经典作品的版权和优质内容,而这是有声出版业务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纸质阅读和有声阅读不是竞争关系

“听书”一路受到读者追捧,但也有业内人士对这种阅读方式表示担忧:“听书”究竟是不是一种阅读?阅读工具的改变,是否会让人们的阅读能力“浅”化?习惯了听书的人们,还愿意去购买纸质书吗?

尼古拉斯·卡尔在《浅薄》中提出:“数字信息的洪流不仅改变了我们的阅读习惯,更会改变我们的心智极限,为了跟上时代,我们囫囵吞枣,却失去了持续关注、深入反思、内在记忆的学习能力。”

一部分阅读爱好者对此感同身受,他们表示,相比听书,自己还是更喜欢纸质书,最主要的原因是纸质书可以一页一页地翻阅,随时回头翻看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品味一句话,并且可以划重点、做标记。相比之下,听书的场景极易造成走神,“读书这种事情是需要静心的,当你一边干着手头的工作,眼睛却看着外面的世界,耳朵却还要继续填塞,一心多用的时候,天知道你究竟哪个感官在工作。”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高山冰副教授认为,有声读物有着获取方便、资讯量大的特点,用户在接受程度上相对轻松。但传统纸质阅读给读者带来的思考力是有声书无法比拟的,如果现代人依赖越来越“懒”的阅读方式,势必会导致阅读与思考能力下降。“听书受干扰因素多,容易稀释信息,从而不利于深度阅读与知识体系建立,知识图谱难以形成。当艰深的书籍最终变成了易于消化的流食,久而久之,读者自然也失去了‘啃硬骨头’的兴致和能力。”不过他同时表示,有声读物可以作为传统图书的延伸和补充,增加人们阅读的选择。

“一部分听书人群,当他们对某部作品、某位作家、某个领域产生了兴趣,大概率会去买纸质书进行深度阅读。而出版社推出有声版图书,是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多阅读享受,最终促进纸质书销售。”赵晨认为,面对传统出版行业在数字化时代遇到的瓶颈,有声书等数字出版方式是目前值得耕耘的沃土,“纸质阅读和有声阅读不是竞争关系,而是相互促进,当一部作品同时拥有纸质和声音版本时,影响力和价值也会因出版维度的叠加而有所增加。”

事实上,多家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均表示,有声书制作成本远高于电子书和纸质书,包括版权成本、录制成本(录音费用及演播酬劳)、后期制作成本和运营成本。但即便如此,赵晨对有声书市场的发展前景依旧充满信心,“这是出版数字化融合、文学作品增值必须要走的道路,未来我们将把好内容关口,把更适合语言和声音表达、更容易理解的作品提供出来,让有声读物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王慧 付娜娜)

关键词: 新风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