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日前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进一步做好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特别是完成2020年底阶段性目标任务作出部署。8月底前,各地启动商场超市、集贸市场、餐饮行业等重点领域禁限塑推进情况专项执法检查。
做好塑料污染治理,2020年底阶段性目标任务是什么?会给塑料、包装等行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不少一次性塑料制品年底禁用
今年1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印发实施。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张德元认为,相较于2007年的政策,“新版限塑令”构建起覆盖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末端处置全生命周期的政策体系,开启了中国塑料污染治理的新征程。
先看供给端,根据“新版限塑令”,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禁止以医疗废物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全面禁止废塑料进口。到今年底,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
再看消费端,到今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为落实“新版限塑令”,日前九部门印发《通知》,并公布了禁限管理的细化标准。
一方面,政策保持了延续性,对以往政策已经明确禁止的品种进行了再次强调。如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农用地膜,相关国家规定和强制性标准早就明令禁止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也已经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版)淘汰类产品。
另一方面,政策增强了操作性,对部分品种的禁限范围进行了具体界定。例如,明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主要指部分沐浴剂、洁面乳、磨砂膏、洗发水等淋洗类化妆品和牙膏、牙粉,并规定了塑料微珠的尺寸,暂不具备禁止条件的驻留类化妆品尚未纳入禁限范围。再如“不可降解塑料袋”,不包括盛装散装生鲜食品、熟食、面食等商品的塑料预包装袋、连卷袋、保鲜袋等;而且禁用场景限制为商场、超市、药店、书店、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展会活动等,暂不涵盖其他使用场景。
“细化标准充分考虑了行业实际和生产供应情况,增加了可操作性,保证政策稳步推进。”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张丽君说。
设定豁免情景,提供缓冲期
塑料污染治理,既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也要兼顾实际可行性,实现科学管理。
《通知》要求,各地8月中旬前出台省级实施方案,细化分解任务,层层压实责任;督促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地级以上城市等结合本地实际,重点围绕2020年底阶段性目标,分析评估各领域重点难点问题,研究提出可操作、有实效的具体推进措施,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
充分考虑差异性,《通知》不搞“一刀切”。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温宗国认为,《通知》充分考虑到地区间、行业间差异,提供差异化管控路线,符合基本国情和因地制宜的原则,使综合治理措施逐步落实。
以不可降解塑料袋为例,到2020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是“禁止使用”,而集贸市场则是“规范和限制使用”。到2022年底,“禁用”的实施范围才会扩大至全部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和沿海地区县城建成区。
充分考虑可行性,《通知》也设定了豁免情景。如:一次性塑料棉签不包括相关医疗器械;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期间,用于特定区域应急保障、物资配送、餐饮服务等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可免于禁限使用等。“对特定场景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特殊需求进行豁免,为企业生产方式和消费者消费习惯的转变提供缓冲期。”温宗国说。
《通知》明确了加强对禁止生产销售塑料制品的监督检查,加强对零售餐饮等领域禁限塑的监督管理,推进农膜治理,规范塑料废弃物收集和处置,以及开展塑料垃圾专项清理等五项重点领域,要求狠抓推进落实。
“再利用价值较低,或者很难进行分类利用的品种,是塑料污染的主要来源,也是塑料污染治理的关键。《通知》紧紧抓住风险大的品种,重点推动。”张德元分析,厚度小于0.01毫米的不可降解农用地膜,在使用后一扯就碎,非常难回收,长年累积会给耕地质量带来危害。
再如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刀叉勺、吸管,易混入餐厨垃圾,给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等后续资源化处置利用带来困难。
替代产品产能可以满足消费需求
张丽君介绍,对于“新版限塑令”,零售企业已经开始采取积极行动,并形成了一批切实可行的替代方案。很多商超可为消费者提供无纺布环保购物袋,一些书店采用简易的牛皮纸包裹取代购物袋也收到了很好效果。为了减少一次性塑料吸管的使用,一些餐饮企业通过改造冷饮杯盖,用自带饮嘴的杯盖代替“吸管+杯盖”的组合。
据测算,2020年底阶段性目标涉及的相关地区零售、餐饮领域,一次性塑料购物袋、一次性吸管、一次性刀叉勺3类塑料制品的年消费量约30万吨,无纺布、纸、竹木等替代品的原料充足,可降解塑料的年供应量约有40万吨。“替代产品产能可以满足消费需求。”张丽君说。近期,有关行业协会已在积极组织替代产品生产企业和餐饮、零售企业开展供需对接,推动重点领域减塑替代。
可循环包装、免胶带纸箱、瘦身胶带、全生物降解袋……电商、快递企业落实“新版限塑令”想出妙招。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凯介绍,塑料污染治理还倒逼企业不断探索新产品、新模式,企业正从仓储、包装、运输、末端配送等环节展开绿色建设。
“随着相关细化要求的落地实施,必将有力推动上下游合作伙伴协同打造绿色供应链。”赵凯说。
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做好源头减量的同时,有关部门、行业协会正在同步推进塑料制品生态设计,强化塑料废弃物回收处置等工作,加强综合治理,推动构建塑料污染治理长效机制。
关键词: 塑料制品
“金九”发力失败 “银十”车市同样无力 同比下降4% 中汽协发布10月车市数据
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公布了最新一期中国汽车市场销量数据:10月份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29 5万辆和228 4万辆,环比增长
经销商库存系数迎来四连降 10月库存水平降至警戒线下
11月11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了10月汽车经销商库存调查结果。结果显示,10月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 39,同比下降26 1%,环比下降7 1
2025年后 我国所有车型有望全部采用中国工况 部分企业先行
汽车工况是汽车行业重要的共性基础,也是车辆、能耗、测试方法和限值方法的基础,此前,我国采用NEDC(欧3 4排放标准的一型试验)工况,消费
10月车市下滑收窄:强势品牌恒强 新能源“四连降” 补贴“退坡”市场趋冷
10月,我国狭义乘用车销量为1843406辆,环比上涨3 5%,同比下滑5 7%,下滑幅度收窄,但仍是自2016年来的最差10月。车市寒冬也加剧了马太效
冷门专业背后的火爆需求 殡葬专业大学生:这行值得尊重 并非“吃死人饭”
把失去的人重新唤回,赋予永恒的美丽。这个过程平静细致而温柔,重要的是充满爱。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会有生命诞生,每天也会有生命离...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粤ICP备18023326号-32
中国创氪网 www.chuanganwang.cn 版权所有
投稿投诉联系邮箱: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