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创事记 >

为确立中华五千年文明提供实证

来源:中原网  

双槐树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近日,央视聚焦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双槐树遗址性质为5300年前古国时代的一处都邑遗址,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报道称,在河南双槐树村,距今约5300~5000年的“河洛古国”,历经15年发掘,终于揭开神秘面纱。它是不是黄帝时代的都城遗址?

北京大学教授、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表示,双槐树遗址就是一个古国时代的遗址,所以可以称之为“河洛古国”。“黄帝时代是一个时期,黄帝不是指一个人,而是一个部落,不排除其是黄帝时代的都邑所在,至少是早期中国的酝酿阶段。”

 

中华文明形成初期都邑性质遗址 专家命名为“河洛古国”

5月7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双槐树遗址性质为5300年前古国时代的一处都邑遗址,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河南巩义市河洛镇双槐树村,位于黄河南岸以南2公里,伊洛河东4公里,处于河洛文化中心区。双槐树村遗址处在村南的高台地,残存面积达117万平方米。

经过多年考古发掘,专家们认为,该遗址为距今5300年前后仰韶文化中晚期的巨型聚落。

这里有仰韶文化中晚阶段三重大型环壕、具有最早瓮城结构的围墙、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3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3处夯土祭祀台遗迹、用9个陶罐模拟的北斗九星天文遗迹、与丝绸起源有重要关联的最早家蚕牙雕艺术品等。

以上种种发现,证实了双槐树遗址是中华文明形成初期,规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质的聚落。有专家学者称之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中华文明的源头”,并命名为“河洛古国”。

双槐树遗址出土的文物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焱 图

或为黄帝时代的一个都城

北京大学教授、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介绍说,在河洛镇发现的这个遗址,契合《易经》中“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记载。这个“河”是指黄河,“洛”就是洛河,而河洛镇正是洛河汇入黄河的地方,从地点上讲,称其为“河洛古国”没问题。

李教授还介绍说,根据碳14测定,双槐树遗址距今大约5300~5000年,而遗址有三个大环壕、集中成四排的建筑基质、三个墓葬,墓葬里还有祭台,这几点从时间、内涵上说明当时已经进入古国阶段。双槐树遗址就是一个古国时代的遗址,所以可以称之为“河洛古国”,甚至不排除其是黄帝时代的都邑所在,至少是早期中国的酝酿阶段。

农桑文明史的最早代表

双槐树遗址还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家蚕牙雕艺术品。有研究说,这个牙雕艺术品雕的是家蚕,正处在吐丝的状态。

除了这个家蚕牙雕,离双槐树遗址不远的荥阳、汪沟遗址等同时期遗址,还出土了迄今为止最早的丝绸实物,两者一起实证了53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的先民们,已经懂得养蚕缫丝。

李教授说,这是很重要的发现,如果要研究农桑、丝绸之路的课题,源头就在这里。

为确立中华五千年文明提供实证

双槐树遗址的发现,对于探索中国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该遗址的种种考古发现可以证实,距今5300年前后,中国已经从基本平等的原始社会,转向产生阶级、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的阶段,一个初期国家文明已经开始。这是早期文明的一个标志性发现。

这个发现对于确立我们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提供了实证。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有“天下之中”的说法,“天下之中”就是黄河中游地区。双槐树遗址的发现,证明了华夏民族文化在这个地区的延续与发展,由三代到秦汉,一直到唐宋元明清,中华五千年文明没有断,提供了一个最大的根据。

关键词: 文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