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创事记 >

从疯狂到理性 无人便利店品牌纷纷倒下 倒闭潮下的无人零售出路在哪儿?

来源:工人日报  

从最热门的投资领域,短时间内跌到“落魄”地步,无人零售商业模式的摸索还在继续

倒闭潮下的无人零售出路在哪儿

扫码进店、选购商品、自动买单、验单离店,四个步骤即可完成购物。日前,记者在乌鲁木齐一个无人超市体验了自助购物。据介绍,无人超市设置了全智能商品感应识别和智能防盗识别系统。

虽然方便快捷,但记者发现前来购物的人并不多。“感觉仅仅是一个智能系统的体验吧,并没有什么购物的乐趣。”前来购物的石先生表示。无人超市就是无营业员或者以极少的营业员运营的超市,顾客在超市中挑选、购物、付款完全自主或自动完成。当顾客付款完毕后,系统能自动识别,将大门打开,如果未完成支付拿着商品,将不能通过验单,警报就会自动响起,而且大门不会自动打开。

据了解,无人零售兴起于2017年,但仅仅两年的时间,被贴上神话标签的无人超市,一夜之间跌落神坛。特别是进入2019年后,先是无人货架接连倒闭,之后是无人超市先后倒闭。在经历了市场的野蛮生长后,无人新零售业开始进一步洗牌,但无人零售商业模式的摸索还在继续。

无人便利店品牌纷纷倒下

今年4月,广州新河浦路的无人零售店——爱士多(i-store)突然关门,货物被清走。经证实,爱士多在广州的门店数量,从最多开到9家,至2019年3月底收缩到3家。

进入2019年,无人超市、无人零售开始退烧。有媒体报道,越来越多的无人零售店开始退场。并称“中国的无人便利店热潮来得快去得也快”,“被视为零售业未来的无人店如今纷纷关门”。

时至今日,从事无人零售推广的张明理感觉被打了一个闷棍,“按其发展的趋势,应该没那么快没落的呀!”

的确,让张明理没有想到的是,无人零售跌落得如此之快。他对此历历在目,2017年被称为无人零售的元年,当年6月份缤果盒子落地上海,“无人超市”似乎一夜之间成为了市场追逐的“新风口”,小麦铺便利店、小e微店、怡食盒子、24爱购、F5未来商店、Easy Go、Take Go等一批无人零售企业像雨后春笋般涌现。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无人零售货架累计落地2.5万个,无人便利店累计落地200家,无人零售市场累计融资超40亿元人民币。

在资本涌入无人超市这个行业后,产品形态也发生着变化。从阿里的第一家无人超市淘咖啡,到购物、结算全自动化的无人超市,再到驻扎在写字楼、地铁站角落的无人货架。

然而,从2018年开始,大量无人零售企业像触及了多米诺骨牌一样纷纷倒下,倒闭、裁员、融资受阻、撤点等一系列消息不断传出。2018年年初,无人货架领域的头部公司之一、于2017年6月成立的猩便利,在先后获得1亿元天使轮融资和3.8亿元A1轮融资后,突然被爆出大量裁员,引起行业震动。

2018年2月份,成都的无人货架项目“GOGO小超”因扩张过快,以及投放策略出了问题,被曝停运,从开业到停运仅有4个月的时间,该项目也成为西南地区首个倒闭的无人货架项目。与此同时,GOGO小超的运营企业成都小芒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GOGO无人超市”项目,也陷入暂停营业状态。

新的商业模式难合用户习惯

“眼下,无人超市的倒闭潮还在继续发酵。”在张明理看来,无人零售业倒得如此之快,和资本的追逐、扩张息息相关。“刚兴起时,各路资本都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风口,在各路资本的追逐之下,每家无人零售企业都抛出了动辄数以千计的开店计划,纷纷快速开店、跑马圈地。”

“超市发展至今,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说到底是商业模式转变的过程,无人超市一味地放大电子支付的便捷,忽视了购物的乐趣。把本就有温度的服务,变成与机器的冰冷交互,让顾客少了服务的体验与享受。”长期从事超市行业的张勇标告诉记者。

在张勇标看来,在无人零售“风口”时,行业内很多人也在浑水摸鱼,并不是认真地经营。“很多无人零售企业一开始就是奔着投资去的,没有思考过如何持续盈利赚钱,而是想把声势搞起来然后套现跑路。”因而,刚开始消费者出于好奇心进行消费,后期还是习惯性在传统便利店消费,人流量不足加之资本冷却,最终出现目前状况。

“我们对比了一下,无人超市中的商品不比普通超市便宜,有些产品甚至更贵。在商品数量方面,永远少于传统的超市。”乌鲁木齐市民刘女士说。

张明理告诉记者,目前无人便利店没有实现完全无人化操作,只节省了销售人员和收银员的成本,相反,它必须支付更高的价格来维护无人设备系统。“店面租金、物联网、人工智能、无感支付等成本一点也不少。”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裴亮说,零售行业追求的是平均销售一件商品所需成本的最低化。所以新零售模式是否成立,最关键的是有没有降低成本。

此外,无人便利店相对较小,导致物流配送的效率不高,补货不及时、缺货与商品积压现象并存,很难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无法给用户提供持续而优质的服务体验,复购率不高。

从疯狂到理性

自2017年以无人零售为代表的无人商业崛起后,各类以“无人”为代表形式的新商业形态在全国遍地开花,这也让“无人”彻底走到了市场的前沿。在经历了市场的野蛮生长后,“无人”领域似乎走到了“拐点”,但在张明理看来,零售业的发展趋势应该没有改变。

据了解,无人零售的模式基于空间载体上建立人与消费的链接,它的优势是缩短了消费时间和增加了便捷性,本质上没能颠覆和发生革命。业界认为,基于这种模式上的商业操作也不是无利可图,于是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体验就变得相当重要。

零售专家分析称,无人零售只是众多商业形态的一种模式。其发展必然要经过市场实际的验证。无人零售本质上是先进互联网技术与现代消费习惯的一次磨合。无人便利店遭遇的窘境,其核心不是“无人”,而是“便利”和“产品”,但目前的无人便利店和普通便利店相比,只是少了店员,其他方面并没有改变。

Easy Go未来便利店联合创始人王牧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过去的一年里大约有一半的无人便利店品牌倒下,无人便利店已经过了跑马圈地、大肆开店的时代,经过洗牌后的无人便利店行业会专注精细化运营,提升选品、选址等零售基本功。

罗森中国董事副总裁张晟认为,无人便利店不是下一个风口,而是下N个风口,但如果便利店不从现在就开始探索、实验,取得经验,对现有的技术加以改善与进化,那么无人便利店的普及永远无法实现。

业内人士指出,任何技术革新还是需要回归商业本质:是否降低成本,是否增加销售,而从目前行业内的解决方案来看,都无法做到。对顾客来说,除了好奇,也很少会因为无人技术而光顾无人店,也就是说,用户体验方面并没有得到提升。因此,无人零售发展的方向还应该强化服务,随着技术的成熟,低成本的无人化方案会变得更加可行。无人店的宗旨应该变为服务无处不在,通过智能客服、视频行为分析等方式,给顾客提供更舒适的购物环境。

吴铎思

关键词: 倒闭潮 无人便利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