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智东西 >

【津云调查】与老唱片《英雄的阵地 钢铁的山》一道见证一段历史

来源:津云  

一张七十多年前录制的红色歌曲老唱片《英雄的阵地 钢铁的山》为什么被收藏家视为珍宝?这是一张怎样的唱片?它的背后又藏着一段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津云调查我们一同探寻。


(资料图片)

英雄团队的歌

常兆新,著名唱片收藏家,从小受家庭熏陶,与唱片结下不解之缘。几十年来收集了我国各时期的京剧、地方戏曲、歌曲等种类的音乐唱片5000余张,其中红色歌曲系列是他最为珍惜的收藏。

常兆新

在常兆新收集的将近两千张红色唱片里,《英雄的阵地 钢铁的山》是他最为珍视的一张,常兆新给我们讲起他和这张唱片的缘分:“《英雄的阵地,钢铁的山》偶尔从一个资料上了解到,它描写的就是五音山战役,人民志愿军打了胜仗,人民欢呼跳跃非常感人。当时老艺术家晨耕,写下了这首歌,曾经流行一时。这张唱片,从演唱上、作曲上可以说都是非常优秀的。”

《英雄的阵地 钢铁的山》唱片

从常兆新的叙述中,我们足以感受到他对这张唱片的偏爱,但这张唱片让常兆新更加珍视的原因,不单单在这张唱片的艺术价值,还在于它背后的风雨经历。据常兆新介绍,《英雄的阵地 钢铁的山》这首歌曲,讲述的是一支英雄的部队,138团的故事。这些年为了寻找唱片背后的故事,常兆新也通过多种途径寻找138团的踪迹,根据常兆新的指引,我们也继续踏上了探寻之旅,去探访138团的一位老参谋王永富。

王永富

138团,最早的部队番号是66军198师593团。1961年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建筑第138团。王永富,1960年参军入伍,正经历了部队的改编。看到我们带来《英雄的阵地 钢铁的山》的歌谱,老人不由得激动起来:“原来在团里天天唱,一集合就唱。每天都唱这个歌,这团歌不简单,其实当年创作的时候是在展现五音山战役,这首歌代表我们这个团队的光荣历史,将抗美援朝真实情况写成了歌,这是英雄团队。”

《英雄的阵地 钢铁的山》唱片

五音山,是朝鲜拱卫洪川、汉江的重要门户,拿下五音山,就能有效掩护抗美援朝志愿军主力反击当面之敌。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6军第198师奉命在五音山地区担负防御任务,阻击“联合国军”进攻,掩护主力的战役集结和展开,进行反击作战准备。1951年2月5日,该师进至五音山地区,构筑基本阵地和预备阵地,编为两个梯队。7日拂晓,南朝鲜军第8师2个团向五音山进攻,志愿军第198师部队坚决阻击,击退了南朝鲜军30余次进攻。从8日起,“联合国军”先后投入南朝鲜军第8师全部、第3师一部和美军第2师1个团,在4个榴弹炮营及飞机、坦克的支援下,向五音山轮番发起猛烈攻击。志愿军第198师英勇顽强、奋力反击。王永富告诉我们:“我当时听我团长说,那时候打得其实特别难。连水都没有,晚上趁美军睡着了,到小河里头弄点水,也有因为喝不上水牺牲了的。我们武器装备跟美军比差没边了。可是中国人最大的一个特点不怕死,就是勇敢,关键时刻什么也不考虑,就考虑保家卫国。”

凭着坚强的意志,志愿军第198师先后击退敌军数百次进攻,在连续5昼夜的阻击战中,共毙伤俘敌1500余人,打破了“联合国军”进占洪川的企图,为主力实施反突击创造了有利条件。五音山之战,在我军抗美援朝战争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正是根据这场战斗,词作家王振耀创作了歌词《英雄的阵地 钢铁的山》,由著名作曲家晨耕谱曲,于1952年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歌中播出,在战士中广为传唱。

战斗团队的歌

从抗美援朝战场回来的志愿军66军198师593团,并没有停歇,短暂调整后,就投入到了国家的建设中。天津被誉为“九河下梢”,海河是灾害频发河流。新中国建立后,国家非常重视海河治理。1958年7月4日,天津市政府决定修建海河防潮闸。《英雄的阵地 钢铁的山》这首军歌,在新中国的建设大潮中再次唱响。

海河防潮闸

天津文史学家李学韩老师,是当时修建海河防潮闸时的亲历者,李老给我们拿出了他当年写的一本书《塘沽海河游览》,这里面记载了当年海河防潮闸修建的情况。李老师介绍说:“海河防潮闸建造于1958年,浩浩荡荡的义务劳动大军用了450万个劳动日,平均每天2.53万人,施工现场的日最高参加劳动人数达到了5万人。工具就是铁锹、抬筐、独轮车,基本全靠人力。”

建闸及相关工程在当时来看有着很大的规模,挖掘土方420万立方米,浇筑钢筋混凝土23660立方米,抛砌石及杂石枕15万立方米,使用的主要物资达50余万吨。由于当时时间紧任务重,最危险最困难的工作都是由解放军部队承担下来的。如今的海河防潮闸,经过一年多的修复,现在已经具备过水能力。可将子牙河、大清河、南运河、北运河、永定河五大水系,在天津汇流后的部分洪水经海河干流宣泄入海。建成以来,在防洪、排沥、挡潮、航运、工农业及人民生活用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这背后也深藏着一代138团战士们的汗水与回忆。

庞宝祥

和海河防潮闸一样,独库公路也是当时138团参建的国家重点工程。那么当时,138团为什么要肩负起这项任务?他们又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一项项奇迹?带着种种问题,根据王参谋的指引,我们找到了原138团老团长庞宝祥。1969年,20岁的庞宝祥加入了138团。1974响应中央号召,庞宝祥他们就被紧急调往新疆筹备修建独库公路。当时国际关系纷繁复杂,使得中国对国防建设备加重视,战备交通建设成为战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独库公路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动工兴建的。

独库公路又名217国道,北起独山子南至库车,全长561公里,独库公路地形特殊,急弯陡坡较多,有280多千米路段在海拔2000米以上,全程1/3是悬崖绝壁,1/5的地段处于高山永冻层,跨越天山近10条主要河流,翻越终年积雪的4个冰达坂。而当时138团负责修建的部分则是地势最为复杂的一段。就在这时,发扬老部队的优良传统,不畏艰难,不怕牺牲,138团再次迎难而上,那首熟悉的军歌又在祖国的边疆嘹亮唱响。庞团长给我们讲:“那年我跟我们政委正好去看地形,就往上面走,看到一个战士用推土机推雪,我们就跟战士闲聊。说完了我们就下山了,也就还没五分钟,坏了,雪崩了。结果这车掉过头来,就看一个小黑点一翻。完了,这黑点就没了,就这么五分钟不到的时间,活生生一个二十多岁年轻娃娃牺牲了。”

因为经常发生雪崩,全长370米的隧道,138团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才最终修建完成。为了防止雪崩损害公路,战士们还创造性地修建了世界唯一的“透风式下导风”防雪百米走廊。1979年,独库公路全线毛路贯通。为了修通这条难度极大的公路,168名战士长眠在了祖国的雪域边疆。

《英雄的阵地 钢铁的山》唱片

2018年,时隔40年,庞宝祥和战友们再次踏上了独库公路,这次旅程是重温,是回忆,更是找寻前行的动力。从新疆回来以后,庞宝祥就在多方寻找138团的老战友,在一次特殊的聚会上听到了老团歌《英雄的阵地钢铁的山》,并且结识了唱片收藏家常兆新老师。在常兆新老师的提议下,庞团长开始整理138团的故事,因为部队改编,老138团早已改了番号,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138团改编后现在的部队,取得联系后,常兆新老师做了一个决定:“既然找到了这支队伍,我也把我这张唱片捐赠给他们。让它发挥最大作用,把红色传统继续传承下去!”(津云新闻记者何硕)

关键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