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智东西 >

2012年,31岁女博士从13楼一跃而下,揭开1000万“同妻”被骗真相 世界资讯

来源:有书快看  

2012年6月15日凌晨,31岁的罗洪玲从自家13楼阳台一跃而下,当场身亡。

风华正茂、美丽大方、开朗活泼、勤学能干,当得起这些溢美之词的罗洪玲,正值新婚燕尔、事业可期,并即将攻读博士。


【资料图】

她实在有一千个理由好好活在世上,为何如此决绝地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太多的谎言与欺骗,太多的怀疑与猜忌,太多的嘲弄与颠覆,这个世界真叫人疲倦,那么就让一切都结束吧。”

这是罗洪玲在微博上的最后留言,一个万念俱灰的答案。

那么,在这个青春美丽的女人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01

罗洪玲出生在重庆梁平,父母靠摆摊卖书养家糊口,既要供女儿成长读书,又要赡养年迈老母,生活并不宽裕。

但对于唯一的女儿,父母打小寄予厚望,而罗洪玲也没有辜负他们,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2000年,罗洪玲考入中国海洋大学外语系学习韩语,2007年研究生毕业后,为了方便照顾父母, 她选择在离家较近的成都就业,担任川大外国语学院的韩语老师。

都说寒门出孝子,工作以后,每次发工资,罗洪玲都拿出一部分钱来贴补家用,渐渐地,家里的日子也好了起来。

在人们眼中,罗洪玲不仅孝顺父母,还是一个活泼开朗、阳光美丽的女孩。

读书的时候,她成绩优秀、文采出众,是公认的才女,大学期间,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的一员,还出访过韩国。

工作以后,她勤勤恳恳、踏实能干,深受老师和学生的喜爱。 如果没有这场意外,9月份她即将在川大开始博士生的学习生涯。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但此前罗红玲一心扑在学业上,虽然也谈过恋爱,却都没有修成正果。

已届而立之年的罗洪玲,也希望能早日找到自己的人生伴侣,告别“恨嫁”一族。

2011年,在朋友的撮合下,她认识了程某,两人是老乡,还在同一所高中读过书,虽然上学时互不相识,但老乡加同学,让罗洪玲油然生出亲切感,两人很快“坠入爱河”。

相恋半年后,他们于2012年1月登记结婚, 但罗洪玲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踏进了一个万劫不复的圈套。

02

其实在热恋期间,罗洪玲就发现程某的性取向“与众不同”,他经常背着自己与别人搞暧昧,而那些个“别人”居然都是男的。

虽然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同性恋有了一定程度的包容,但自己未来的丈夫是个Gay,这让谁也无法接受。

婚前,罗洪玲曾多次提出分手,但程某向她坦白,自己是个双性恋,并一再承诺:“我爱你,我以后再也不和乱七八糟的人搞暧昧了,也不撒谎了。”

热恋中的罗洪玲,也许认为没有什么事是爱情不能解决的,一句“我爱你”,即使人渣,也戴上了圣徒的光环。

程某的甜言蜜语,殷勤表现,以及他少时父母离异、母亲得病去世的悲惨身世,换来了罗洪玲的一次次心软和一次次的轻信。

就这样,单纯善良的罗洪玲最终和程某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然而婚后,一直温柔体贴、善解人意的程某却判若两人。

他早出晚归,白天不发短信不打电话,下班直奔健身房,一待就是几小时,周末休息还要去上课,一副忙得不亦乐乎的模样。

只有在罗洪玲的提醒下,他才想起自己原来还要履行一个丈夫的责任。

新婚不满一月,大大小小的冷战就发生了无数次,而他们的夫妻生活竟然一只手就数得过来。

心情郁闷的罗洪玲找不到问题的根源,对父母又难以启齿,她只好上网寻求帮助。

“我还爱他,他也说爱我,可两人在一起不复恋爱时的甜蜜,我还想努力,婚姻不该是这样子吧?”

有网友怀疑程某还是性取向有问题,罗洪玲回复说:“取向问题绝对可以排除。”

也许是当局者迷吧?善良的罗洪玲还在努力检讨自己,怎样去做一个好妻子,因为她始终相信,程某是爱自己的,他已经和过去那些乱七八糟的人和事断舍离了。

而为了不让父母担心,罗洪玲在家人面前还要假装一副“幸福美满”的样子。

但美梦迟早有醒来的一天。

03

5月21日早上,程某正在洗澡,罗洪玲无意间在他手机上看到一条暧昧短信,再一翻找,她浑身的血都凝住了,手机里竟满是男同交友软件和不堪入目的视频图片以及聊天内容!

罗洪玲注意到,就在前几天,她从老家接父母来成都玩,当时程某借口有事没去。而当她带着二老在锦里游玩时,程某居然通过微博同时向三个人约会。

“这个渣男,用我买给他的手机和别的男人搞暧昧,在我租的公寓里视频打炮,花着我的钱给那些Gay买礼物,这不是骗婚是什么!”

原来,自从他们相识以来,程某换过三次工作,中间有好几个月处在无业状态,租房以及日常开销花的全是罗洪玲的钱。

到这时,罗洪玲才明白,自己为挽救婚姻做的各种努力:向闺蜜倾诉、找心理医生咨询、上网寻求帮助等,在这一刻看来就是个笑话。

显然,程某是摆明吃定了罗洪玲——利用她三十恨嫁以及对爱情的幼稚幻想,精心设计了骗婚的圈套,并以各种谎言掩盖自己不可告人的阴暗目的。

从头到尾,她不过就是他手里的一枚棋子而已。

在冰冷残酷的现实面前,罗洪玲清醒了,她决定和程某离婚。

6月14日,双方正式协商离婚,可让人意外的是,当晚8点,程某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消息,把罗洪玲彻底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罗老师,对不起,我就是个Gay,我骗了你,骗婚目的是掩盖自己。”

明知家丑不可外传,而程某偏偏选择在微博上公开道歉,将他自己同性恋的事实,连同罗洪玲被骗婚的隐私,全部公之于众。 这与其说是道歉,不如说是一把诛心的利剑。

9点钟,程某又给罗洪玲发去短信:“去吃火锅了,对打炮没兴趣,喜欢视频手淫。”

罗洪玲心中所剩无几的那点女性的尊严,就这样被这个混蛋无情地践踏了。

“这辈子光明磊落不曾害人,在最后的时刻,我破功诅咒你,画皮落尽,一世孤单。”

6月15日凌晨,留下绝笔,万念俱灰的罗洪玲,从13楼的阳台纵身跳下……

04

当女儿意外身亡的噩耗传来时,罗洪玲的父母痛不欲生,由于无法承受痛失爱女的巨大打击,二老身体虚脱,双双被送进了医院。

而事发后的程某,对妻子的死表现冷漠,除了配合警方调查露过几面后,便玩起了“消失”,电话不接或者干脆关机,所有善后事宜,均由他的一位表叔代劳。

并且因为害怕此事给自己造成太大负面影响,程某授意表叔,要罗洪玲的父母家人在媒体面前“封口”,否则休想得到任何赔偿。

得知罗洪玲自杀后,她的同事、朋友以及学生自发组织起来,为罗家请愿捐款,也曾有媒体想对此进行报道。

但考虑到事情对女儿和程某的影响,老实善良的罗家父母一再拒绝采访。

然而,没想到,罗家人的退让,让程某更加得寸进尺,所谓的赔偿不仅一拖再拖,还从最初的30万元降到28万元,后来又变成18万元。

女婿的无情和冷漠让罗家父母彻底凉透了心,他们大骂程某是个人渣,在悲愤交加中,二老决定向媒体公开女儿跳楼的真相。

于是,在事发一个多月后,“罗洪玲自杀案”终于被媒体曝光,而程家人更以此为由,拒绝对罗家赔偿,双方的协商陷入僵局。

无奈之下,罗家父母只好向法院提出赔偿诉讼。

在起诉书中,罗家提出:程某隐瞒性取向骗婚、婚后屡屡出轨,致使女儿遭受精神打击已趋抑郁,当其表露出自杀迹象后,程某非但未加预防和阻止,反而持续进行刺激,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为此,程某对女儿的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请求法院判决赔偿死亡赔偿金及精神抚慰金等共计63万元。

随后,成都武侯法院受理了此案,并进行了不公开审理,2013年1月,法院作出一审判决。

然而,拿到判决书后,罗家父母却大吃一惊!

原来法院认为: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罗洪玲应是承担自身行为后果的法律责任主体,而程某是否加以预防或劝阻,并不能变更和转移法律责任主体。

同时,法院也不支持程某的行为与罗洪玲的死存在因果关系的说法, 据此法院判决:罗家要求程某承担经济赔偿的证据不足,起诉予以驳回。

女儿的意外身亡,已经摧垮了罗家父母的身心,同时也让本就不宽裕的日子更加捉襟见肘,此刻,这样的判决无异于雪上加霜,让年届花甲的老人终日以泪洗面,内心充满了委屈。

这明摆就是一场婚姻骗局,可他们却无处申冤,不能通过法律为女儿讨个公道,难道女儿就这样白死了吗?

05

随着“罗洪玲自杀案”的曝光和诉讼审理,一个数量庞大的弱势群体“同妻”,也随之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据统计,我国约有2000万“男同”,其中80%迫于传统家庭观念的压力,会选择和异性结婚,从而造就了一个比同性恋更隐秘,也更弱势的社会群体——“同妻”。

“同妻”被专家称为“最具中国特色”的现象。

因为在国外,同性恋者要么独身、要么与同性同居或结婚,与异性结婚的很少见。

而在中国,传统家庭理念中的“成家立业”“延续香火”“多子多福”等,都特别强调结婚与生育,甚至达到“强迫症”的程度。

很多“男同”选择和异性结婚,一方面满足了家族传宗接代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能掩护自己的同性恋身份,这实在是名利双收的“好买卖”。

而对于结婚对象,“男同”的择偶标准一般是:家庭条件不算太好、缺乏恋爱经验、性格比较温顺,并且同样有来自传统观念的结婚压力。

三十恨嫁的罗洪玲,恰恰符合了这些标准,因此,才成了程某的“盘中菜”。

在这个数量以千万计的“同妻”群体中,绝大多数女性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同性恋丈夫成婚,有的人在生了孩子以后还不知道。

然而,“骗婚”仅仅是悲剧的开始,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接近九成的“同妻”遭受过家暴,三成没有性生活,甚至有人60岁仍是处女的。

除了沦为生育工具外,她们还面临着被传染上艾滋病、性病的风险。

而在得知自己成为“同妻”的真相后,像罗洪玲这样采取极端方式对抗者,毕竟只是个例。

调查显示,仅有约三成女性会选择离婚,更多的人,或受传统婚姻观念影响,或出于对孩子成长的考虑,或迫于生计以及担心隐私暴露、名誉受损等种种原因,只能继续默默忍受。

即使选择离婚,在法律维权方面也存在“盲点”,比如《婚姻法》对婚内出轨的界定,是指“与异性同居”,另外,由于同性恋的隐秘性,维权中还存在取证困难等问题。

甚至有法律人士认为:仅仅隐瞒性取向,不能认定为“骗婚”。

但不管怎么说,“同妻”群体的存在,与“男同”转嫁压力和痛苦有着直接关系。

一位“同妻”曾泣血发声:“为什么他们要因为自己的自私,毁掉另一个人的人生,甚至孩子?”

己之不予勿施于人,尽管同性恋也是弱势群体,但这并不能成为他们堂而皇之去加害别人的理由。

真心希望全社会能行动起来,改变传统观念、完善法律制度,在对“同妻”伸出援助之手的同时,还应有效预防“骗婚”行为。

关爱弱者,警示来人,希望罗洪玲的悲剧不再发生。

作者:老铁

编辑:童童

参考资料:

青岛新闻网《独家:川大女博士跳楼同性恋丈夫消失 岳父骂其人渣》(2012-7-19)

青岛新闻网《独家:川大女博士坠楼 年迈父母虚脱入院》(2012-7-23)

青岛新闻网《独家:川大女博士自杀追踪 海量生活照曝光》(2012-7-23)

《同妻之殇》 作者:应琛 (《新民周刊》2012-7-22)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川大同妻自杀案”一审:死者家人诉讼被驳回》(2013-1-6)

关键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