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家 >

【开幕回顾】Peng-逃逸线(Peng - ligne de fuite )

来源:看点时报  

2023年7月15日,艺术家耿朋个展 “ Peng——逃逸线 ” 于北京朝阳区酒仙桥北路2号院798艺术区706后街1号院北楼三层展厅开幕。

耿朋(2001-),毕业于美国⻢⾥兰艺术学院,现居北京。耿朋的艺术实践一直是通过关注主体与现代技术世界之间存在的边界与限制来探讨技术背后的个体意识,以及对自由与束缚、个体与存在、无常与稳定的命题研究。

“逃逸线”一词是吉尔·德勒兹和费利克斯·加塔里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一种途径或运动,使个人、群体或系统能够摆脱既定的结构、模式或领土,从而产生新的表达、创造和转变形式的潜力。

艺术家耿朋此次展览的三件作品《虚幻的囚徒》、《个人时间轴》、《失控的坐标曲线》中描绘了主体与现代技术世界之间某种存在张力,以及自由与束缚、个体与存在、无常与稳定的哲学命题。作为现代社会之中的个体,应该思考如何摆脱形式、质料、结构、束缚和禁锢,摆脱坚硬线和柔韧线,走向持续不断生成,绝对的解域化,以获得生命的自由。在此意义之上,耿朋的装置艺术成为对于“逃逸线”一词的最佳诠释。

“逃逸线”作

为一种创造性的力量,赋予了艺术家超越传统和常规的能力,这一能力体现在艺术家个人的成长经历和艺术探索中。耿朋认为只有在逃逸线的轨迹中,当代人才能超越既定命运和角色,获得个体生命的自由与创造力。

《虚幻的囚途》

摄像头、VR眼镜、亚克力、遥控窗帘

200x200x200cm

2023

虚拟现实(VR)作为一种独特的体验形式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关注,作品以VR为媒介,通过观众的注视与自我注视,将虚拟与真实的现场重叠,为观众带来了一次关于传播与真实性、自由与束缚等问题的思考。

观众通过佩戴VR眼镜控制装置影像的产生,然而观者的行动和选择受到装置本身的限制。在这种自由意志与外在限制之间,通过VR眼镜进入虚拟现实中看见的自身身体,是否能够被视为真实的存在?当图像经过传播、被观众凝视时,其所传递的信息会发生变化或失真。这个装置艺术作品通过图像传播的过程,探讨了图像与真实之间的关系,并激发了观众对传媒、信息的真实性思考。

虚拟现实提供了一种逃避现实束缚的自由空间,但虚拟世界中的自由只是一种幻象,仍然受到装置的限制和控制。观众可以通过控制卷帘的开启来中断虚拟与现实之间的联系。这引发了关于逃逸与解脱的问题探讨,卷帘的开启代表对自由的追求,卷帘的关闭代表观众试图逃离虚拟世界的束缚,但逃离虚拟世界并不意味着逃离了现实的束缚。

在这个作品中,观众既是被注视者,又是注视者,与现实和虚拟之间形成了微妙的互动。个体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我们是被现实塑造,还是我们自己塑造现实?通过VR体验,观众被迫面对自己的注视,感受到自我认知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在作品的设计中,现实中的“我”需服从于虚拟的“我”的运动轨迹,才能拥有合适的视角,我们的自由意志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虚拟技术的制约,如同虚拟空间中的囚徒。观众在注视和自我注视的过程中,意识到我们对自身的认知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交织。

通过这个作品,观众被邀请思考自由、限制、虚拟、现实、自我认知等哲学问题。它提供了一种突破现实束缚、探索新可能性的机会。作品警示我们,现实并非绝对而单一的,而是受到我们主观观念和经验的影响。作品促使我们重新审视现实与虚拟之间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和探索的空间,使我们对世界的本质和自身的存在产生了深入的思考。

《个人时间轴》

LED屏幕、不锈钢、树脂镜片

210x200x600cm

2023

作品的每个方形装置代表了一种视觉过滤器或感知方式,每个人通过不同的凹透镜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我们的认知能力受到感知的限制,只能通过感知器官(如视觉、听觉等)与世界接触。感知和经验(主观性)构建了我们对世界的知识和理解,形成了个人的世界观。这也呼应了哲学家康德的观点:“我们无法直接接触到事物的本质,只能通过我们的感觉和经验来构建自己的世界观。” 作品引发了对知识的来源和真实性的反思,以及人类对世界认知的局限性思考: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是有限的,应持有一种开放的态度去接受和尊重他人对于世界的不同观点和理解方式。

装置作品中的不同凹透镜提供了多样的视觉体验,每个人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凹透镜才能看清楚屏幕上的时钟指针。时钟作为时间的测量工具,被视为宇宙秩序和宿命论的象征,暗示着时间的不可抗拒性和人类对命运的认知,时钟的运行和规律性使我们不得不面对时间的流逝和命运的存在。然而,在本人的创作脉络“逃逸线”的概念下,尽管时间和命运似乎不可逃避,我们仍可通过超越自身和个体努力来重新思考和塑造我们与时间和命运的关系。我们可以选择积极的去适应和应对时间的不可逆性,在面对命运时保持自主性和掌控力。

作品中的不同方形装置代表了个体差异的存在,并提出了精确量化个体差异的必然性。在高效的社会生产追求下,人们对个体的差异越来越重视,通过更精确的量化个体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满足每个人的需求和能力,从而促进个体的发展。作品使我们思考个人与客观测量之间的关系,并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视角和需求,同时引发了对于量化个体性的延展性思考,包括情感、体验和认知等方面是否可以被量化,以及量化是否能够完全捕捉个体的多样性。

通过这个作品,观众被邀请思考主观性、时间宿命性、个体差异性的关系。它提供了一种突破自身感知限制的机会,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关注和尊重每个人独特的认知方式和情感体验,促进对多样性的认同和理解。

——————

《失控的坐标曲线》

亚克力、气球、铝合金

200x200x200cm

2023

作品与人的交互呈现了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视觉体验,其存在一些不易量化的因素影响着气球的运动轨迹,这些因素可以是个体的情感状态、情绪、直觉、创造力等主观经验和感知,它们难以用精确的量化方式来描述和解释。即气球运动轨迹的形成是综合干预的结果,个体的选择和原始素质与不易量化的因素相互交织,并通过综合干预的作用产生出来,复杂系统中各个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气球在空间容器中撒气的运动轨迹也呈现了物质世界中无常和变化的特性,世界是由一系列瞬息万变的物质粒子组成的,它们在不断运动、相互交换和转化。佛教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没有永久不变的实体。” 这种无常性引发了对于事物本质、存在意义的深入思考。气球在空间容器中撒气的变化过程提醒我们,生命、自然和宇宙的一切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和演化之中,从植物的生长到天体的运行,一切都在不断变动。这种无常性让我们反思宇宙的本质和存在的方式,以及我们作为个体在这无常的宇宙中的存在意义。气球的变化也与生命的无常性联系在一起,生命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我们的身体、思想和情感都在不断变化,这种无常性提醒我们珍惜当下、适应变化,并尊重生命的可贵性和丰富性。

通过作品观察气球在空间容器中撒气的变化过程,我们被引导去思考稳定和变化的关系,以及无常性对于生命、自然和宇宙的影响。这种思考可能涉及对于时间、存在意义的哲学问题,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本质和我们在其中存在的意义。

展览“Peng——逃逸线”当前已经闭幕,敬请期待未来更多关于艺术家耿朋的创作内容。

更多资讯请关注艺术家公众号:Peng白勺Studio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