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24小时 >

“数”上沈阳 |存贷款余额双破“两万亿”背后的意义|全球播报

来源:沈阳网  

2022年末,沈阳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0855.0亿元,同比增长7.6%;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0777.3亿元,同比增长8.0%。

在东北地区,沈阳是第一个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两万亿”的城市。这个数据背后的意义是什么?2月16日,本报记者采访了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献和。

一扇观察城市经济的窗口


【资料图】

“总体上看,存款数据是一个地区资金积聚能力和势头的体现。”张献和说。沈阳市存款余额历史性地突破“两万亿”,并且实现了7.6%的增长,表明了沈阳地区对资金的积聚效应强、势头足。

近期,社会上有一种声音,认为存款的增长是居民不愿消费、进行超额储蓄的体现。对此,分析存款结构就会发现,这种观点很片面。

金融机构存款由住户存款、非金融企业存款、机关团体存款、财政性存款等各项存款构成。其中,住户存款余额实现稳步增长,这与2022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增长相关;非金融企业存款在2022年也实现了稳步增长,实体部门存款的增加,主要得益于一批头部企业向好发展的态势,以及实行的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保持了19.0%的增长。

因此,也可以把存款数据看成是观察一个城市经济情况的窗口。其一,体现了居民收入的稳定,同时具备消费增长的潜力;其二,体现了部分实体企业资金流的宽裕。

一道对实体发展的有力支撑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金融服务。突破两万亿元的存款余额,在保障端为沈阳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众所周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重要运行模式,贷款是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在超过两万亿元存款规模的保障下,202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也突破两万亿元,达到20777.3亿元,并实现8.0%的增长。

高存贷比,是资金使用效率和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2022年,全市重要战略部署、重大项目资金充裕,小微企业、三农主体金融服务可得性提升,科创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保障到位。

延续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态势,2023年,全市金融业将聚焦产业发展,锚定目标精准发力:力争全年新增产业链信贷投放100亿元、科创企业贷款余额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年绿色贷款余额突破1700亿元、涉农领域贷款余额突破1600亿元。

一项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成果

沈阳市正在加快建设成为东北领先、全国知名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张献和认为,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两万亿”正是近年来沈阳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首要一点是金融机构的汇聚。目前,全市共有持牌银行机构63家,数量居东北首位。其中,法人银行机构15家,分行48家(其中,外资银行机构13家)。这些银行机构发挥了重要的资金融通、优化资源配置作用,成为滋养实体的血脉来源之一。与此同时,大量金融机构的汇聚以及产生的“资金洼地”效应,是沈阳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的佐证,也在不断夯实着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基础。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刘洋

关键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