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24小时 >

焦点速讯:多款品质养老方式 让老人拥有妥妥的幸福感

来源:沈阳网  

60岁以上老人占社区人口的三分之一。这样一个深度老龄化的社区,如何打造品质养老工程,如何让老人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大东区津桥街道河畔社区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以“党建红”引领夕阳红,加强文化凝聚,强化民生保障,使品质养老工作再上新台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多举措让“陌邻”变“友邻”

河畔社区现有常住人口5316人,60岁以上老人1677人,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家里有什么困难?对小区管理有哪些意见?”河畔社区党委通过党建联席会、问卷调查、网格员走访等形式,广泛征询社区老人的所需所盼。河畔小区四号楼2单元的居民,90%为老年人,加装电梯是居民的共同心愿。该楼栋的党小组长和党员代表主动找到社区党委反映情况,社区党委立即召开协商议事会,在统一民意的基础上,多次与政府相关部门和电梯公司沟通协调,最终签订了协议。在加装电梯时,社区的“红色物业”积极给予协助,使外挂电梯加速竣工,成为小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社区党委还通过创办老年大学、进行免费体检、开展反诈宣传和公益演出等形式使社区各方都成为社区建设的参与者和获益者。此外,社区党委还通过在22个社团组织中建立社团党支部,以文化活动为纽带,使大家在参与活动中增进了解、加深感情。不仅满足了社区老人各方面的兴趣爱好,还使“陌邻”变成了“友邻”。

多种养老模式提升养老品质

为让社区老人安享幸福晚年,河畔社区党委打造了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种养老模式于一体的“品质养老”品牌,并提供多元化、多样化的养老服务。

“三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为社区400多位老人提供上门服务,累计服务4000余人次。”提起河畔社区养老服务站,大东区津桥街道河畔社区党委书记兼主任王丽娟激动地说。原来,这个服务站还引入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社区养老服务站的工作,通过打造“家门口”的养老院,在国家规定的“六助”服务基础上,形成了具有河畔特色的10+N居家养老服务。同时在社区养老方面,将养老服务机构与社区深度融合,仁爱畅晚作为五星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嵌入河畔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在提供基础养老服务的基础上,还可以为辖区的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喘息服务、短期托养等多种为老服务,充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普遍性、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此外,大东区公办的社会福利院就在河畔社区,现已有4名特困老人在福利院集中供养。

精准服务老人创造多个“第一”

为更好地服务老人,河畔社区在全市首批建设科技赋能智慧养老“新平台”。“我们整合辖区内老人数据,区分类别,精准提供服务,让老人足不出户享受到方便快捷的‘点餐式’养老上门服务,还可以实现名医远程问诊、线上平价购药、网络应急120等服务。”王丽娟介绍。

河畔社区还是全市第一批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试点社区之一,已为符合条件的78名老人免费上门服务。河畔社区是全市首批完成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的试点单位,在全市率先打造家庭养老床位“样板间”,已为5位老人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和信息化建设,并开始提供上门服务,有效解决了老人如厕难、易摔伤等难题。同时,增加的喘息服务和应急服务还可以为老人提供24小时应急救援联络。

此外,河畔社区在全省创新开展“全面小康兜底行动”,为社区贫困老人吃下“定心丸”。辖区老人梁艳就是该行动的受益者,如今已经在大东区定点养老服务机构集中供养。

新闻延伸

大东区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工作在全市领跑

目前,大东区在112个社区建立社区养老服务站,打造“家门口”的养老院,同时在30个试点社区开展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为符合条件老年人提供免费的上门服务;在全区建设并运营37个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引导养老服务机构与社区深度融合。

据悉,大东区已提前完成640张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共完成上门服务2283人次,服务时长3232.5小时,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工作在全市领跑。同时,在全市第一个由区政府投入专项资金,对上门服务人员开展“品质养老进社区”技能培训,提高了服务质量,缩短了项目周期。

沈阳品质养老“大数据”

在“品质养老”民生品牌的铸造工作中,沈阳市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机制,不断促进“两邻”基层治理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深度融合,着力打造“措施有精度、参与有宽度、服务有温度”的“品质养老”民生品牌,以“品质养老”的实际成效诠释了“两邻”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画面。

打造“一刻钟”社区养老生活圈。按照新建居住区每百户35平方米的标准,实现了新建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100%达标;依托279家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955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做到老人有需求社区有服务。推动助餐服务暖“老邻”,对接助餐企业342家,累计发放高龄老人助餐券3.1万张、兑换消费约427万元。新建26个普惠型养老服务中心在社区安家,增加普惠养老床位近2000张。

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老年群体“原居安老”。目前已全面完成4500户建床老年人家庭申报、能力评估和服务商招选工作,完成适老化改造1518户、智能化改造1171户,提供上门服务2567人次。将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社区由100个扩面到200个。为超过1万名老年人生成“沈阳养老服务卡”,实现足不出户、服务到家。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家庭医生签约率稳定保持在60%以上,每年为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

此外,还发动社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团队、养老服务机构共同参与“两邻”基层治理和为老服务,让老年人真切感受到“守望相助、暖心帮扶”的社区氛围。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刘宏伟 实习生 赵子铭

关键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