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24小时 >

一个不留神 你可能就成了别人的“摇钱树”

来源:沈阳网  

12月21日,沈阳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微信公众号“沈阳公安反电信网络犯罪查控中心”发布的一条消息,看完后让人触目惊心:国内某品牌智能汽车6个月采集43万张人脸照片,被罚10万元。那么,该品牌为何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采集人脸信息?这背后又有哪些“不可告人”的目的?赶紧了解一下!

6个月采集上传人脸照片431623张

近日,国内某品牌智能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被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0万元。处罚理由为:“当事人购买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设备22台安装在旗下门店,以此统计进店人数并分析男女比例、年龄等。今年1月至6月,共采集上传人脸照片431623张。该行为未经得消费者同意,也无明示、告知消费者收集、使用目的,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难怪有网友留言:被罚10万元,真不亏。

今年“3·15”,央视就曝光了商家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抓取顾客信息的新闻,许多大品牌商家纷纷上榜。他们在店内安装了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在顾客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抓取、识别,并为每个人形成独特的ID。这些摄像头不仅能识别人脸,其供应商还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年龄、性别、衣着等,分析并提出专业的营销互动方案,人脸识别率非常高。该智能汽车品牌正是将完成数据采集后,与超过100家门店互通。当你以为恰好心动的时候接到了销售电话,其实人家早就用大数据把你分析得明明白白了。

人脸识别升级为虹膜识别消费者戴头盔看房

去年,抖音有个视频特别火:一男子戴着头盔在房产销售中心看房,为的就是防止自己的人脸信息被盗取。

房企卖房一般有两种情况:购房者自己到售楼处来看房,这种叫“自然到访客户”;购房者通过中介带来售楼处,这种叫“渠道客户”。“渠道客户”一般就会有一些团购优惠,房企需要付给中介一笔提成佣金。然而,现实中的情况总是复杂的。比如有些购房者自己跑到楼盘看了一次没相中,但后来经过房产中介的推荐,又对这个楼盘产生了兴趣。这个时候,购房者究竟算“自然客户”还是“渠道客户”?于是,有的开发商想出了这样的主意:安装一批人脸识别摄像头,通过人脸来判客。于是,为了保留自己的议价权,一些客户选择戴口罩看房。由于疫情的出现,人们出门在外都戴上了口罩,房产公司的工程师也对系统进行了升级,变成了虹膜识别。正因如此,才出现了“戴头盔逛售楼处”的现象。

当然,想方设法窃取隐私的不止售楼处。作为普通消费者,结束了一周的工作出去遛个弯,结果还没踏进店门,就已经被挂在墙上的人脸识别摄像头盯上了……

一张脸的背后是大量的隐私信息

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人脸信息被采集会面临哪些风险?其实,人脸的背后是大量的公民信息,包括身份证号、银行卡账号、手机号等一系列极其敏感的个人数据。

今年3月,就有国内媒体曾调查过人脸识别“黑灰产”(指电信诈骗、钓鱼网站、木马病毒、黑客勒索等利用网络开展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在搜索框中输入“过脸”、“识别技术”等关键词,会出现很多相关QQ群,这些群内的成员从100余人到1700余人不等,不时有新成员加入。在一些社交平台上,也有卖家明码标价售卖人脸识别视频,并且保证,这些视频能通过大多数App的验证。暗网中就有贩卖个人信息的“黑产”卖家明码标价:身份证正反面照片、手持身份证照片和人脸点头、摇头视频,一套100元,量大优惠;如果一次性购买100套,价格可压低到10元一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法律,公民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公民的个人信息权利。其实,技术本无罪,但是对技术的滥用,很可能对我们的生活和个人安全造成不必要的风险。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杨硕

关键词: 摇钱树 你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