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24小时 >

郑州中原区打造两处遗址生态文化公园

来源:河南商报  

你听过白寨、马庄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吗?听过庙沟、小营点军台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吗?它们又展示了郑州哪些历史文化?

底蕴十足,市民却往往没听说;建成开放了,市民却反映“看不懂”,郑州多个遗址生态文化公园有点尴尬。

遗址生态文化公园不是一建了之,如何让市民熟悉它、看懂它、爱上它?

郑州中原区打造两处遗址生态文化公园

通过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市民可以一边逛公园,一边看文物遗址,如今它在郑州越来越多。

比如,今年郑州中原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依托白寨、马庄遗址生态文化公园等,发展文化遗产旅游。管城区今年将围绕商城遗址片区,建成开放一批遗址生态文化公园。

据了解,白寨遗址位于中原区白寨村南,是仰韶文化、夏代至东周时期的一处遗存。马庄遗址隔着须水河与白寨遗址相望,以河南龙山文化为主,有少量二里头文化、战国时期文化遗存。

据了解,上述两处遗址公园的一期建设已基本结束,后续将提升并开放。同时,它们也是郑州市相关建设工作的缩影。

为更好地保护、传承、展示历史文化遗产,郑州市2019年启动生态保遗工程三年行动,提出到2021年底建成100处以上遗址生态文化公园。据郑州市文物局统计,截至2020年底,郑州已建成开放遗址生态文化公园44处。

遗址生态文化公园颜值高,市民却表示“看不懂”

连日来,对郑州一些已开放的遗址生态文化公园,河南商报记者进行了探访。

整体看,名气更大、保护等级更高、距离市民居住区更的,人气相对高;知名度低、文物保护等级不高、距离居住区远的,人气相对低。还有一些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尽管颜值很高,但市民却常常说“看不懂”。

3月7日上午,在郑州市龙湖中环路上的小营点军台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内,标志的“点军台”最引人注目,虽然不时有市民在园内游玩,但要提起有哪些历史,他们大都摆摆手,表示不清楚。

3月4日下午,在郑州市西四环的庙沟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内,河南商报记者注意到,园内有煮器文化广场、盛器文化广场、汉缸展示区、周代生活展示区、考古体验区等,一些市民在此驻足,但问起园内展示的内容,他们大都一脸蒙。

采访中,有市民告诉河南商报记者,自己曾慕名到一些遗址生态文化公园游玩,因为园内景观、项目不丰富,也缺乏介绍,感觉“看不懂”“没看头”,转一圈就走了。

遗址生态文化公园的知名度也需要提高。河南商报记者询问是否了解郑州陈家沟遗址、杜寨遗址、站马屯遗址、苑陵故城遗址等遗址生态文化公园时,受访市民大都表示没听过,更别说了解其历史价值了。

如何让“沉睡”的文物遗址被更多人喜爱

数据显示,郑州拥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3处89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23处,其他不可移动文物点万处。

3月10日,郑州市文物局原局长阎铁成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年来郑州加快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建设,对于改善文物遗址的存在环境、还原本来面貌、普及历史文化,提供了一个非常美的台。

对于市民反映的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分布较偏僻的问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郑州工作站站长杨树刚分析,“这首先跟遗址的分布有关,遗址生态文化公园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生态公园和游园,它首先是为了保护文物遗址,先保护起来,为后续研究提供一个阵地。”

对于遗址生态文化公园的建设开放现状,阎铁成表示,郑州这些大遗址因为时代早、观赏不强,尽管历史价值巨大,但看起来可能就是一堆土、一个坑,如何把这些具有非常重要历史意义的遗址表现好,变成市民能看懂的形式,进而能感受到郑州的历史,需要下大功夫。

杨树刚也很有感触:几年,郑州大力开展“生态保遗”,遗址等文物比较好地保护起来了,但市民的认可度怎么样?能看懂吗?有没有走进他们的生活?对于知名度低、文物保护等级不高的遗址,如何更好地保护与展示利用?如何增加其特色,使其更好地走入大众视野?

郑州市生态保遗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提到,项目资金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原则,用足用好支持政策,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方式。

郑州城市文化记录者、“郑说”主编郑子蒙认为,引进更多社会资本、优秀企业与当地结合或许能带来更多惊喜。荥阳就有一大批三国历史文化遗址,但看点不够,而新郑黄帝千古情景区,开封、洛阳打造的一系列历史文化景区等成了旅游的好去处,说明社会资本参与很重要。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副馆长戴建增认为,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建设中,体验感很重要,他以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为例,园内包括渔猎文化区、狩猎体验区、陶具体验区、稻作体验区,另外还会增加一个4D影院等,让游客充分感受新石器时代的基本面貌,让看似单调的考古知识生动起来。

戴建增还提到,市民喜欢遗址生态文化公园,首先要喜欢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这需要大量的宣传普及,比如考古、文物知识进课堂、进社区等。

关键词: 郑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