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24小时 >

世界粮食日 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看零饥饿目标实现

来源:农民日报  

今天是第35个“世界粮食日”,主题是“努力实现零饥饿”。

饥饿一直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据2018年3月22日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和欧盟联合发布的《全球粮食危机报告》称,2017年全球共有51个国家约1.24亿人受到急性粮食不安全的影响,比上一年多出1100万人。

消除饥饿一直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自1945年成立以来的工作重点。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于1979年11月召开的第20届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作出了设立“世界粮食日”的决定。纵观1981年以来的历届“世界粮食日”主题,不仅每个均与消除饥饿有关,1996年的“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1999年的“青年消除饥饿”、2000年的“没有饥饿的千年”、2001年的“消除饥饿减少贫困”、2010年的“团结起来战胜饥饿”以及今年的“努力实现零饥饿”更是明确将“饥饿”列入主题词中。

不仅如此,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第二个就是“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和促进可持续农业”。

努力实现零饥饿,农业遗产保护者在行动

2002年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计划,其目的就是努力促进地区和全球范围内对当地农民和少数民族关于自然和环境的传统知识与管理经验的更好认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和经验来应对当代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特别是促进可持续农业的振兴和农村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所确定的5个基本标准中,第一条就是“食物与生计安全”,不仅说明该项目对饥饿与贫困问题的重视,也显示了农业文化遗产在应对饥饿与贫困问题的特殊意义。

努力实现零饥饿,需要改变传统粮食观念

早在199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就列出了食物产品目录,包括8大类106种:谷类作物8种;块根和块茎类作物5种;豆类作物5种;油籽、油果和油仁类作物13种;蔬菜和瓜类作物20种;糖料作物3种;水果、浆果类作物24种;家畜、家禽、畜产品28种。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粮食日”的名称似乎改为“世界食物日”更为准确。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包括农林牧渔在内的系统性遗产,不仅关注粮食作物,更加关注多种类型的食物资源及其利用。例如,2011年就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就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物种,一块稻田共生的动植物多达百余种。不仅有以香禾为代表的本地水稻品种、鲤鱼为主的田鱼、本地特有的水鸭和三穗麻鸭,还有螺、蚌、泥鳅、黄鳝、虾、鳖、蟹、泥鳅、黄鳝及七星鱼等野生水生动物,以及茭白、莲藕、慈姑、水芹菜等野生植物。除了收获稻米、放养田鱼和鸭子外,农户还喜欢在稻田附近种植黄豆、红薯、玉米等作物和各种蔬菜瓜果。稻鱼鸭系统一田多用,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提供了丰富的食材。

保护传统作物品种也是农业文化遗产计划的重要任务。2012年,内蒙古敖汉旗因其悠久的旱作农业历史和丰富的旱作农业资源、技术与文化,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该旗(县)始终注意把保护和挖掘传统种子资源作为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使命,近年来搜集与整理濒临灭绝的谷子、高粱、糜子、杂豆等传统农家品种就有218个,其中谷子品种92个。

努力实现零饥饿,需要实现营养摄入均衡

营养不良是许多地方的普遍现象,据报导,全世界每10人就有1人营养不良;全球四分之一儿童受到慢性营养不良的影响,每5分钟就有5名儿童因慢性营养不良而死亡。

仍以贵州从江为例。稻鱼鸭系统这种生计方式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侗家,既有效缓解了人地矛盾,又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满足了当地居民生存的需要。当地农民按侗族传统生态农业技术种植出来的香禾糯,是禾品种群中品质最优的一类,其所含的蛋白质和人体必需赖氨酸含量都超过一般优质稻米,并具有气味香醇、糯而不腻、营养丰富、口感极好等特点,被称为“糯中之王”,享有“一亩稻花十里香,一家蒸饭十家香”的美誉。2009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将香禾糯确定为受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特色农产品之一。除了收获稻米、放养田鱼和鸭子,农户还喜欢在稻田附近种植黄豆、红薯、玉米等作物和各种蔬菜瓜果。农户还可以从水田内获得螺蛳、黄鳝、泥鳅等水生动物,水芋、莲藕等水生植物,以及水芹菜、车前草、鱼腥草等野生草本植物,做成饭桌上的美食。稻鱼鸭系统一田多用,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既生产了植物蛋白,又生产了动物蛋白,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充足的营养来源。

努力实现零饥饿,需要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以保障并不断提升农业生态功能为导向的农业持续发展,是确保食物持续有效供给的基础。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富含生物资源利用、农业生产、水土资源管理、景观保持等多方面的本土知识和适应性技术,对于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和指导价值。以稻鱼共生、桑基鱼塘、农林复合等智慧的农耕方式为代表的农业文化遗产,除了为我们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外,还具有生态环境的正外部性。2016年召开的G20农业部长会议所发表的公报明确指出,欢迎推广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适当模式,包括继承和发扬良好农业实践,如联合国粮农组织开展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工作。

努力实现零饥饿,需要消除严重贫困现象

贫困与饥饿是一对“孪生子”,很多情况下饥饿与营养不良是因为经济贫困造成的。造成严重贫困的原因有多种,资源利用不充分、农民就业不充分无疑也起着重要作用。据我们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域云南省元阳县与红河县的调查,即使在目前大批劳动力进城务工的情况下,除了短期农忙时段外,大部分时间农村劳动力依然有富余。发挥农业文化遗产的多功能性,就是要大力发展多功能农业,特别是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功能农业、康养农业、文化农业等,通过拓展农业功能、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民就业增收,将有助于消除贫困。这方面,农业文化遗产地已有许多成功的案例。

关键词: 饥饿 遗产 目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