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24小时 >

大学生“慢就业”折射中国社会转型趋势

来源:新华网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围绕这一问题已经有很多的讨论。大学生就业难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市场需求不足,也有大学生所学专业和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等原因。201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再创历史新高,这也意味着就业难问题也更加突出。随着就业压力持续加大,“慢就业”等新问题值得社会的广泛思考。

所谓“慢就业”,是指一些大学生毕业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暂时选择游学、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创业考察,慢慢考虑人生道路的现象。

“慢就业”现象明显不同于传统的毕业就业模式。传统上,大学生一毕业就进入社会,参加工作,而“慢就业”则先不工作,慢慢寻找合适机会再工作。据统计,中国越来越多的“90后”年轻人告别传统的“毕业就工作”模式成为“慢就业族”。因此,表面上看起来,“慢就业”比传统就业模式似乎更理性,对就业更有耐心。然而,“慢就业”现象日益普遍的背后,却折射出当前社会的一些现实特征。

“慢就业”现象之所以越来越普遍,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提升。

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就随之出现。2003年起,每年本科毕业生数量迅速增长,年年都创新高。然而,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却并未随之快速增长。因此,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劳动力市场分割背景下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相互选择的结果。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特性,及其他约束性制度导致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较高的工作转换成本、解聘成本和户口成本,这些成本极大地影响着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工作搜寻行为,加大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民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并存,反映了转型期的中国对于劳动力和人才的需求差异,也从本质上反映了中国产业结构不合理、制造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

此外,2004年起,民工荒开始出现并很快在全国范围内蔓延。从制造业整体结构看,近年来制造业的升级速度远远低于劳动力素质的升级速度,升级速度上存在的差异导致了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素质结构的不协调,进而引发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在中国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不少领域中,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普遍存在着大量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在全球分工中处在加工组装的价值链低端。为此,技术密集型产业更多需要的是体能型劳动力,而非知识型劳动力,由此不仅加剧了“民工荒”问题,还进一步恶化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主要靠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在第三产业中,又以低端服务业为主,能吸纳更多大学生就业的高端服务业发展不足。从大学生的供给与需求匹配角度来看,经过多年的扩招,中国高等教育早已进入大众化阶段。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高校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仍停留在精英教育阶段,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有很大出入,这些学生在走向社会时遇到困难也就在所难免。

由于难以在短期内寻找到合适的工作,一部分大学毕业生被迫选择了“慢就业”的方式,通过慢慢与社会磨合,慢慢寻找合适就业机会的方式来逐渐解决就业问题。

“慢就业”的主体为90后,他们中的大多数并没有非常急切的就业需求。

其次,目前大学毕业生的父母多数为70后,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不需要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他们有实力也有意愿让自己的子女慢慢寻找合适的就业机会,慢慢思考人生大事。因此,毕业生刚开始找工作时可能会掺杂过多的家长意愿,对工作比较挑剔。90后自身也是相对较为随性的一代,他们更多的是考虑自我发展而不是家庭责任,这与他们的父辈正好相反,因此,70后大学毕业生多数都直接进入工作状态,而极少选择慢慢就业的方式。时代在发展,人们对于大学生“慢就业”模式也日益理解和接受,这使得大学生“慢就业”模式的流行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

“慢就业”这种模式本身也反映了社会转型期间的一些趋势。

再次,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实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增长缓慢,难以全部满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需求。而新技术和新业态的发展,也使得就业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此外,国家针对大学生创业也提供了多种优惠举措,例如创业贷款和税收减免等,大学生创业机会也越来越多,而大学生选择创业本身也需要时间去熟悉市场。因此,从校园到社会,从求职到创业的过程本身也需要慢慢来,需要观察和积累,这些因素也都促使“慢就业”模式日益流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模式发生变化也是适应时代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现实体现。

那么,如何看待“慢就业”这一现象的逐渐流行呢?从大的方面来讲,存在就是合理的,而“慢就业”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现实和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新技术、新业态等社会发展趋势的现实体现,同时“慢就业”本身也反映了大学毕业生日益增加的自主创业趋势。另一方面,慢就业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大学毕业生对自己未来有更加成熟的思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就业质量。社会和各个部门一方面要对大学毕业生的这种慢就业模式加以理解和宽容,同时相关部门也应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关键词: 中国 趋势 大学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