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24小时 >

北京普通公路已上线2000套监测设备

来源:新京报  

郊区170多处信号盲区道路已覆盖2G及以上信号;AI将更多参与“智慧道路”建设

新京报讯 (记者裴剑飞)昨日下午,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路政局路网中心副主任翟雅峤做客“首都之窗”直播访谈节目,介绍北京市“智慧道路”的建设情况。据介绍,人工智能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城市道路的规划之中。未来,北京市的道路规划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提供很多决策性的关键性指标。

此外,未来通州副中心的道路建设将按照智慧路网的标准来打造,部分道路将规划可变道路,缓解道路状况。同时,副中心将通过多方面的检测手段实现信号灯的合理配时,实现通行效率的最优化。

监测设备已覆盖县级以上公路

翟雅峤介绍,目前北京普通公路已经建有大概2000套监测设备,包含各类微光、激光式、压电传感式的交通流量设备,以及桥下的水位监测设备、气象设备等。

记者了解到,这些感知设备可对日常交通状况进行监测,发布交通引导信息,并对恶劣天气下的应急指挥工作起到了一定帮助。

目前,北京市的路网监测设备已覆盖到北京的县级以上的公路,未来在县级道路以下的乡村道路也有望实现监测点位加密。翟雅峤表示,“采集越精细密度越大,才能为后端的数据决策分析提供资源,得到更加准确的分析结果”。

大流量山区公路实现4G信号覆盖

无论是驾车出行和道路管理,信号都十分重要,而此前,在北京郊区的山区路上很多地方没有信号覆盖。基于这个问题,从2016年开始市交通委与北京铁塔公司合作,由市交通委提供道路用地,由铁塔公司建设信号基站,保证远郊的山区道路和隧道的信号覆盖。

“首先是要满足通话需求,比如说山区公路开车,需要打救援电话,没有信号会很恐慌。其次,在山区公路大流量段的路段,已经实现了4G信号覆盖。”据路政局路网中心设施管理科副科长李东介绍,目前已实现了170余处信号盲区道路的覆盖,至少保证有2G信号的覆盖,下一步还将覆盖大概80多处的信号盲区。

不过,受技术手段的限制,比如一些通信基站是需要加挂发射模块的,有相当数量的山区公路没有设备加挂的条件,比如说房山区108国道有一段路很陡峭没有地方来建塔,也是需要逐渐随着设备技术的更新来慢慢实现信号的覆盖。

18套公路智慧锥桶已上线

道路阻断或者是占道施工后,路况信息如何实现实时“上网”,让驾驶员可以实时了解?目前,北京市已在普通公路投放测试“智慧锥桶”,可帮助公众通过手机地图客户端及时获取道路施工信息、有效躲避道路施工路段、提升出行安全。

翟雅峤表示,智慧锥桶是路政局和高德地图联合发布的道路安全物联网解决方案,可通过物联网的技术来提高工程施工路段的交通安全,应用打破了传统的锥桶的模式,实现了大中小修和日常养护的分级精准上传,提高了道路施工和交通临时管制等交通信息采集和发布效率,提升了管理效率和公众服务水平。

据了解,从4月9日试运行以来,18套智慧锥桶率先应用到了平谷、通州、延庆、顺义四个郊区,22条普通公路,累计应用260余次,上线率每日5.1次,应用效果良好,大大提升了管理效率。

未来在这些基础上,北京市在全市普通公路的大中小修全面推广智慧锥桶的设备,可以及时采集道路施工信息,然后发布到导航软件上,实时提醒大家躲避一下道路施工的路段。

城市副中心将规划“可变道路”

作为城市智慧道路的重要一环,副中心将规划一些“可变道路”。“我们经常看到一种现象,左转的车道大长队,直行没有什么车。”翟雅峤表示,为了解决这种情况,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在部分道路内开辟出一条有的时候可以左转,有时候可以直行的道路,以缓解道路拥堵现状。

此外,翟雅峤表示,交通部门还将通过多方面的检测手段,实现信号灯的科学配时和联动,保证通行效率的最优化。“原来我们的城市道路安装的是流量检测设备,现在希望装一些排队长度检测设备,如果这个方向的排队过长,会增加信号灯时长或者是多辟出一条道,希望能在副中心的道路建设上实现智慧公路的一些简单的尝试。”

■ 看点

人工智能将“指挥”修路

作为北京市智慧道路的另一个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将越来越参与到城市道路的规划之中。未来,北京市的道路规划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提供很多决策性的关键性指标,大量的数据都可以人工智能来进行自动分析,需要人做的越来越少。

“比如说从海淀区到昌平区修一条路、回龙观的居民去中关村上班该走哪条路,这些数据是从大数据前端采集而来,通过大数据得到结果,最终决定应该加宽哪条道路、多修一条路或者是增设一座地铁站。”翟雅峤认为,未来最终起到关键作用的还是人,重复性的计算工作是交给计算机来做的,但是创意性的工作还是需要人来操作。

关键词: 北京 公路 设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