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文物素材资源库在中国的大西北上线后,不到7个月新增400多万次访问量,申请授权使用素材的人数更是达到上线前的180倍。
这一切,均要归功于一个叫做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的项目——甘肃敦煌悠久的历史文物文化积淀,如今以数字形式在资源库中被开放出来,一键就能下载使用。
库中不仅素材繁多,首批数字文物达到6500件,还全部提供全方位无死角的4K高清版本,可以直接放进宣传片、电影或游戏中。与此同时,也不需要担心数字文物版权被盗的问题,所有素材均可追溯使用来源,确保合法可用。
它究竟为何吸引这么多人前来围观,又是如何实现的“版权保障”?
区块链技术,让西北化身「科技重镇」
大西北这波成功实现文化输出,与区块链技术密不可分。作为全球第一个基于区块链的数字文化遗产开放共享平台,它由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共同打造,主打操作方便、使用过程清晰透明。无论是查找文物资料、还是申请授权,都已经变成点点鼠标就能解决的事情。相比长途跋涉找文博单位要授权,现在只需注册一个账号,就能直接查找素材、申请授权使用:线上更是能直接放大查看高清资源的部分,无需下载就能看清细节。
正因为有了区块链的技术加持,一方面,所有素材资源的原创证明和相关授权、支付、下载等证据信息,都已经实时在区块链上存证。这样一来,就能确保每一例素材的授权使用均可查证、不可篡改;另一方面,基于腾讯金融科技的分账系统,文物数字资源的确权、授权、收益分配的全链条都实现了数字化,每笔交易细节都会被记录,使用过程公开透明。
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文博单位计划将自己的数字文物素材放进资源库,也有不少互联网厂商参与到文物保护行动中来,让这个资源库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
过去,1年可能只有100个成功完成数字文物素材授权的案例。但自从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开放后,平均每天就有50个成功授权案例,1年的交易量达到18000次左右,提升了180倍。
当然,区块链技术能够加持的,还不仅仅是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这一个案例。背后的腾讯区块链团队,隶属于腾讯金融科技,这些年来已经陆续研发了不少技术专利,并将之应用到更多场景中。
背后已申请4800+件相关专利
从文博到碳中和,腾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范围可以说是十分广泛。
文博领域,除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外,腾讯区块链还和央视合作,推出了「一水同舟向未来」、「虎虎生威换新装」、「古律叩新春,礼乐承千年」等互动项目。以「古律叩新春,礼乐承千年」为例,只需要参与历史文化活动,就可能收藏到“曾侯乙编钟”数字纪念品,直接成为精神奏乐家。
碳中和领域,腾讯区块链技术更是被应用到节能减排的计算中。在武汉,用户能通过「武碳江湖」小程序获取个人减排量,并用它来换取奖品。
除此之外,在金融、电子发票、医疗、游戏等领域,也都能见到腾讯区块链的身影。据权威第三方数据显示,8年来腾讯区块链团队申请专利数已经超过4800件,累计授权超过1900件,位列行业第一。
事实上,虽然区块链技术申请数量呈现井喷状态,但这一块的相关专利授权也正在变得更为严格复杂,因此相比申请专利,授权专利有时候往往更能体现企业区块链的水平。例如腾讯基于区块链电子发票项目的专利,就给区块链开辟了电子发票应用的新领域。这项专利不仅获得了授权,还获得了2022年广东省的专利银奖。
在国内,首个获批发布的区块链技术领域国家标准《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参考架构》,就有腾讯区块链的全程参与制定。国际领域,腾讯区块链在2021年就发布了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发票应用国际标准。这项标准已经获得IEEE标准协会认可,并代表中国在国际电联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立项电子发票国际标准。
目前,区块链的应用模式仍然在探索中,腾讯区块链却凭借技术和创新,趟出了一条新落地路径。近年来,随着腾讯在实体产业、文博等领域的融合应用,不难看出其“深耕技术、创新场景、科技向善”的总体思路。或许过不了多久,还能沿途诞下更多的开发者工具,能够把“大西北”经验复刻到更多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