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三文娱 >

花鸟市场“变形记”

来源:解放日报  

近年来,上海的花鸟市场逐渐从城市中心“撤离”,有些被关停,有些搬迁到了郊外。

但事实上,这一传统业态并未真正走远。当花鸟市场被艺术、文化、创意等元素重塑时,一个集购物、休闲、文化于一体的新型城市空间就诞生了,它不但能与城市更新彼此适应、相互支撑,还能给人们带来别样的自然体验。

花鸟市场融入“浪漫街区”


(资料图)

4月19日,走在愚园路上,你会发现一些“奇怪”的路人。

他们或步履匆匆,或悠然自得,但都手捧一盆植物,植物的底座用粉色花纹纸包裹,系有黄色蝴蝶结。盆里的植物品种各有不同,有粉黛乱子草,也有玛格丽特菊。

这是一场以“花鸟鱼虫”为主题的街区快闪,名为“愚园·自然集”,整个活动持续一周时间,贯穿整条街道。从江苏路到定西路,街区共设立了入园、闲停、自由、对话、童年和春天六大主题。

“抱着它,回头率真的很高。”这是“95后”女孩苏西第一次连盆买花。“这盆玛格丽特菊才15元。”苏西告诉记者,她平时的消费以鲜切花为主,一捧在40—70元不等。“这价格确实回到了花鸟市场时代。”

苏西买花的地方正是这次活动的区域之一,名为“闲停”。该区域由木绣球、鸟巢蕨、狐尾天门冬、花叶蔓、茉莉花、鲁冰花等花卉合围成园圃状,每盆花卉都对外出售,且价格亲民。在草坪的左侧,还有一间装满小众进口植物的阳光房,这些植物多来自国外,在选品、造型、盆器搭配等方面更为考究,价格也更高。

“童年”展区则位于长宁区工人文化宫门前的空地上,这里的摊位以鸟类、鱼虫类为主,汇集了蝴蝶、金鱼、鹦鹉、独角仙等,吸引了许多小朋友驻足。一旁的草坪上还支着由愚园路第一小学的同学们涂鸦而成的天幕,为在这里停留驻足的行人提供荫蔽。

布置在愚巷的“春天”展区设有潮流植物、小众植物、植物衍生品、植物书店和特色花店等。其中,贩售块根植物和鹿角蕨的摊位备受瞩目,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咨询拍照。

另外,“春愈”草坪音乐会、花鸟字画艺人现场作画、飞盘活动、boming"s伯明漫画周边商店、宠物领养等活动还会不定期穿插其间。

有的逛、有的买、能打卡,这场花鸟主题的快闪更像是一场开在街区的游园会,将自然元素转化为人们体验当下时不可或缺的好奇心与分享欲。

“愚园·自然集”主办方集素JISU创始人孙蓓君告诉记者,举办以市民记忆中熟悉的花鸟市场为原型,将展览、市集、互动体验等形式结合起来的活动还是第一次。“这次活动需要借用大量的街区空间,包括公共空地、草坪等,因此需要赢得沿街商铺、居民的支持和理解,设计规划工作也必须细致到位。”

此时,愚园路上的创邑园区发挥了显著作用,他们提前联系好了愚园路第一小学、愚园路养老院等单位,让孩子们画画,为老人们送盆栽,及时沟通沿街商铺的需求,尽可能地让在地居民都充分参与到这场趣味活动之中。

令人意外的是,这次自然主题的市集背后不仅有深厚的社会力量,还有着新兴商业力量的助推。

“愚园·自然集”活动的联合发起者是国货品牌劲霸男装。活动期间,品牌方借助咖啡、花艺、音乐、走秀、户外运动等不少巧思,闪现着品牌的活力。“很多人注意到包花盆的纸很好看,那上面就有品牌的印花。”劲霸男装CEO兼创意总监洪伯明告诉记者,他还特意在愚见艺术墙进行了创作涂鸦。

洪伯明认为,“愚园·自然集”是一次多方共创带来的共赢。传统业态、街区生态与商业创意进行了有效融合,不仅将“花鸟市场”的概念重新带回到城市中心,更复刻了“花鸟市场”的体验感,传递了自然可持续的生活理念。

他说,当下消费者在体验、产品等多方面提出了更多需求,这也导致品牌和零售空间要做出相应调整以满足其变化,而植物花鸟能找到人群中的“最大公约数”,真正让人们停留下来,让场景互动起来,让连接真正发生。

让大家感知自然带来的治愈力量,这背后也是品牌与消费者在情感层面的深度链接。以这次活动为例,不仅吸引了许多KOL(关键意见领袖)前来打卡,收获了附近居民的好评,也带动了更多居民感受自然,让品牌活动标签浏览量突破40万。未来,当城市不断扩张,内部空间如何“再生长”,或许植物能成为答案。

重回“闹市”的可能

最早,“愚园·自然集”主办方集素JISU只是开在虹桥古玩城一楼的一家植物专门店。后来逐渐成长为以植物为主题的生活方式品牌,到2022年,正式搬入了愚园路的城市更新重点项目——愚见。

“来到愚园路后,运营成本比原来更高,却活得比原来更好。”孙蓓君说。

在搬到愚园路之前,集素JISU以植物零售和植物造景为主,但虹桥古玩城的商户集中度高,商业化氛围浓重,反而让植物失去了它在空间中的独特美感。孙蓓君在与niko and…、base佰舍等品牌的合作中,逐渐看到了植物园艺更广阔的前景。“在一个人口几千万的大城市,人们对植物的需求是多元的,对植物审美的层次是丰富的。”

此后,集素JISU开始输出以植物为内容的空间设计方案,每一位员工同时也成为植物方案的设计者,从选品、盆器搭配、灯光、摆放位置等各方面进行把控,将植物单品的附加值发挥到最大。集素JISU意识到,更加差异化、更精准的人群、更细腻的表达反而能更充分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这时,对集素JISU而言,搬到市中心,就成了一个必然的选择:

市中心意味着,更有故事感的街区、更精准细致的服务和面向更广阔市场的窗口。在市中心,集素JISU不仅收获了内容创意落地的可能,也收获了更多的订单。

另一方面,园区在引进集素JISU时也有过十分仔细的考量。园区运营负责人告诉记者:“创意园区、街区的打造都离不开业态的丰富性,而年轻态的自然植物类品牌就是打开这种丰富性的窗口,因此我们也会给出相应的引入方案。许多企业看到园区楼下的陈设,看到一个具有设计感的绿色空间,就立刻明白了这个园区的调性。”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大型园艺空间能重新回到城市中心呢?

孙蓓君并不这样认为。“好的地段意味着不菲的租金,但目前,国内的植物零售客单价不高,相应的维护、运输成本却较高。另外,绿植用户的黏性不足,复购率低,如果依然固守零售业态,在运营上的压力会很大。”

在南京,一家当地著名的植物品牌就曾凭借别具一格的审美与品牌化运营意识从花鸟市场走到了市中心,但最终还是将大本营迁回到了花鸟市场。他们的经历从侧面折射出城市园艺消费在转型上的难度。

2017年,阿斌(化名)在南京市郊区创立了一家绿植品牌,售卖精心设计、搭配过的绿植。之后,在顾客们的鼓励下,他于2020年在南京喜马拉雅正大广场开设了第一家植物主题咖啡门店,紧接着又在新街口开了第二家。

阿斌的想法很简单,花卉与许多其他产品不同,线下空间和体验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要让花植脱离年节婚庆等传统用途,真正走入人们的生活,那么场景化的空间营造是最好的入口,而咖啡馆无疑最合适。

然后,现实的问题接踵而至。“叫好不叫座”成为他最大的困扰。

“植物的客单价不高,利润空间更是狭窄,加上租金和运营管理,成本居高不下。”与主打空间设计的绿植店相比,品类齐全、规模较大的花卉商店所要承担的运营压力将更大。尽管两家线下门店的人气都很旺,转化率却不高,人们大多来喝咖啡,拍照打卡,植物更像是景观,而不是商品。

后来,阿斌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方案,他在新街口保留了一个小型空间用作品牌展示、小型植物售卖,并把公司的仓库再次搬到了郊区的花鸟市场。不过,这次的仓库做成了“前店后厂”的形式,将零售布展和植物的培育、存贮一体化,他对大棚空间进行了整体设计,让它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大型多场景展示区。

重新搬入郊区的花鸟市场后,阿斌提出了一个疑问:花鸟市场不停地搬迁改造,但似乎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也不太依托城市发展产业集群规划。“如果所有的花鸟市场都只吸引低端的批发零售业态,那么搬迁和重建的意义何在?”

的确,这似乎让那些希望进行业态调整和创新升级的从业者们进退两难。进入市区面临的是成本飙升,而回到郊区则难以做到真正的改变与提升。

不过,诞生于北京的“超级植物公司”还开辟了一条另外的路子。2021年,一家名为“超级植物公司”的园艺品牌在现所5楼开设了上海首家线下门店。其印有“没有买卖,就没有shanghai”的购物袋一度备受追捧。他们仅仅依靠植物零售就“逆流而上”,让植物重新回到“闹市”。

在“超级植物公司”,打造“爆款单品”是控制成本最有效的方法。简单、易活、好上手的植物成为最优先的选择。“让植物成为可进入工业化生产流程的商品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卖得最好的是“植物罐头”,即包装好的种子和土壤。

另外,提升植物的附加值也很有必要。在这里,每一个植物产品都会被重新赋予内涵和价值,并用文创设计的形式与植物本体进行结合。例如:松树盆栽被命名为“放青松”,用一种契合当下青年文化的方式让产品迅速破圈。

尽管也有消费者对此质疑,认为本质上“超级植物公司”将植物简化为一个流行符号,因此丧失了绿植花卉本身的独特性与生命力。但这样的方式的确管用,很快“超级植物公司”就将在北京和阿亚那重新开张了。

在传统与创新中寻求平衡

在上海市区,岚灵花鸟市场是目前规模较大的一家花鸟市场,占地约5000平方米,各种花卉、宠物鱼虫琳琅满目。

工作日下午,来这里闲逛的年轻人并不少,但真正下单的人寥寥无几。“每家店都是大片大片的植物,我根本看不出来它们的区别,也难以想象它们放在家里是什么感觉。”“95后”的丝丝和男友想买一些植物装点新家,却完全不知从何下手。

“除了绿萝,我俩几乎叫不出任何其他绿植的名字,属于知识跟不上审美。”丝丝的男友点出了传统花鸟市场转型中的困境之一。

消费群体和消费市场都需要被培养,但在中国,这样的渠道并不多。在这种情况下,消费需求就会相对单一,而行业的转型也会变得比较困难。阿斌说,对于新的绿植品牌而言,设计、审美、选品其实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一旦不如旁边的绿萝降价来得有效,那对创新人群来说,就会丧失动力。

其实,园艺从业者每推出一个新的品种,所承担的社会面和行业面的压力都是巨大的,因为在原来的产品体系中通常没有你所需要的上下游等配套,还要承担起上下游产品的生产定制成本。

他举了一个例子,说曾有一款叫作娜塔丽的水培桌面植物很适合室内种植,但适宜植物生长的容器搜遍全网都找不到,最后在亚马逊跨境电商上面找到了。这意味着,与国内相比,国际市场的需求端更多元,而供给端更精细。

与此同时,在电商平台和网络社群中,小众植物的爱好者却变得越来越多。

在淘宝发布的《2023年12大消费趋势》中,新奇植物和种植工具的搜索超过7000万次,进阶种植、稀有热植、杂交植物、块根植物等稀有的小众植物,逐渐成为年轻人的态度标签。

这一趋势也在影响着线下空间。在上海青浦福檀花鸟市场,A10的大棚就显得十分与众不同,这里名为“石炭纪”,有一百多种来自世界各地的鹿角蕨,运营这个大棚的是4位年轻的植物爱好者,其中许多的品种都是从世界各地搜罗而来的。每周,都有不少人慕名而来,新“入坑”这个原产自东南亚的小众植物。

石炭纪主理人之一周洋(化名)告诉记者,小众爱好者们的出现让小众园艺产品有了稳定的需求基础,也催生越来越多的厂家商家投入更加个性化的市场中去,事实上助推了园艺消费的调整升级。

另外,城市发展实际上也带动着传统业态转型。

在复兴中路、马当路口的街区花园里,一座三角形屋顶的玻璃建筑十分亮眼,这是一座社区花房,同时也是黄浦区市民园艺中心。网友许许非常喜欢这个白色的小房子:“有盆栽、有切花、有种球,最关键的是价格公道,围裙水仙2元1颗、葡萄风信子1.5元一颗,郁金香2元一颗。品种虽然有限,但是用于普通家庭园艺也是足够了。”

花艺师橙子告诉记者,由于花房建在口袋花园,因此在保留了商业形式的同时,花房将更加突出服务性,借助这个窗口可持续地带动绿色自然的生活方式,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需求。

上海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娟也说,在口袋公园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市民园艺中心,或许能成为平衡公益性与商业性的运营方,成为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迷你版“花鸟鱼虫”市场,承担起培育新业态、沟通新需求的责任。

专家把脉

未来植物,融于多尺度空间

记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植系”青年,植物景观的空间营造也越来越流行,对此您怎么看?

包志毅(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名誉院长):喜爱自然和绿色是人的本质。尤其是在大城市中,人们与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对自然元素和空间的需求也愈加凸显。因此花植景观不仅是人际交往、亲子活动、身心舒缓的重要素材,也逐渐成为城市消费空间的入口。

另外,植物是具有生命力的,是具有审美色彩和符号属性的。植物素材承载着生命的变化,随着日夜、季节、岁月变化,不同的自然气候条件也孕育着不同植物景观,这很符合年轻人追求个性、追求可持续价值的消费观念。

记者:您如何看待花鸟市场越搬越远?这对我国园艺行业的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

包志毅:花鸟市场的迁移不仅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也是符合园艺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近年来,中国园艺行业的市场规模一直在不断增长。2019年中国园艺行业的总产值达到2.9万亿元,较2018年增长了7%。目前,城市公园、城市绿化等传统需求渐趋饱和,而家庭、商业空间的多样化园艺消费将成为未来的增量市场。

传统的花鸟市场业态应该积极拥抱新的变化。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园林绿化建设,存量城市绿地的优化、提升和更新具有很大需求;另一方面,迅速崛起年轻一代新消费势力和不断扩大的中高收入群体也为家庭园艺市场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未来,植物应用场景或许要更重视景观搭配和一站式服务,不仅要能融于露台、阳台、窗台等不同尺度的空间中,充分体现其生态功能,还要能满足消费者多层次、可持续的自然需求。

记者:相较于其他行业,花植园艺行业有何特点?业态升级的发力点在哪?

包志毅: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让线上经济持续火热,但花植园艺经济依然有着其独特的线下属性,它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体验性,线上消费也需要与线下场景进行互补。

目前,绿植花卉场景化趋势十分明显。线下无论是花卉市场、花园中心还是小型的绿植店、花店都开始更加注重多种场景的营造。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从业者意识到,线下实体店不仅是交易场所,更是消费场景。这些场景是产品进入消费者生活的入口,更是品牌获取流量的接口。

而如何将流量转化为商业价值,业内人士已经开始了不同的尝试。例如:植物主题咖啡厅、酒吧、书店等消费场所通过花卉绿植来营造展销、娱乐、体验等场景,获取了消费者的更多驻留时间,将场景作为触发器,激活消费需求。

另外,国内从业者也不再一味地追求性价比,品牌化、集约化的运营模式正在生长。在园艺领域,不少人开始不断拓宽边界。例如,在杭州郊区的画境花园中心,不仅有各类不同主题的小花园提供休闲场景,还能为花友提供家庭花园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虹越花卉则连续几年举办了世界花园大会,通过打通产业上下游,在郊区形成了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园艺超市。

关键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