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三文娱 >

夜场能否打开博物馆美术馆流量新入口

来源:文汇报  

从落日余晖到璀璨星河,浦东美术馆镜厅“定格”浦江夜景,近期成为小红书平台上一大分享热点。随着春暖花开白昼渐长,上海博物馆、龙美术馆西岸馆等越来越多的博物馆、美术馆增设夜场,为大众提供了有别于白天的观赏体验。夜间另一种文化休闲的可能,甚至有常态化趋势。

然而,文博美术场馆的夜间延时开放,仅仅意味着运营时间的增长吗?馆方真的准备好拥抱“夜场时代”了吗?业内更加呼吁的,其实是与夜间场景相适配的独特文化艺术供给,是夜游给博物馆、美术馆带来的活力新入口、流量新入口。这无疑对馆方的策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资料图)

既是对大众观展热情的呼应,亦为文旅融合提供新的支撑点

记者观察到,目前申城开放夜场的博物馆、美术馆大多集中在这样两类——

一部分展馆的夜场配套大展限时运行,呼应着大众的观展热情。时下,上海博物馆每周三、周六加开的夜场,考虑到的便是“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这一重磅引进展此前预约一直满额的火爆情形。而龙美术馆西岸馆最近一连“上新”包括“张晓刚:蜉蝣”“乔尔·梅斯勒:灵性之旅”等六个展览,同时将展馆切换至“夜场”模式。去年余德耀美术馆举办爆款展览“奈良美智”时,也曾启动“夜场”,以分散日间客流。

还有一部分展馆本身便地处旅游黄金地带,其提供的夜游体验,俨然成为文旅融合新的支撑点。坐落于小陆家嘴C位的浦东美术馆便是典型。这家美术馆开馆不久便全面开放夜场,并且在市民游客眼中,从自然到人文、从建筑到艺术品的叠加,创造了一种更甚于白天的体验。而最为加分的,自是馆外颇有氛围感的美景:白色长廊形成充满电影感的画框,三排座椅供人们静静休憩,等待对岸外滩万国建筑群华灯初上,夕阳坠入其背后。与之体验相类似的,还有徐汇滨江的美术馆群落。江畔与馆内互相导流,市民游客既能欣赏高品质艺展,又能在江边踱着步子,看水波荡漾、飞鸟掠过——这种体验在凉风习习的夏夜尤为具有吸引力。

在上海艺术研究中心青年学者郭奕华看来,构建国际文化大都市,博物馆、美术馆夜场带来的文化艺术供给,是重要组成部分。“在上海这座城市,市民游客夜晚有什么样的休闲好去处,体现着城市的文明程度、夜经济的文化深度。

夜间开放的博物馆、美术馆,提供了一种有别于夜间逛商场、泡酒吧、上电影院或剧院等等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是城市文化消费需求旺盛的映射。”

打破时间上的限制以外,呼唤更多的“夜晚限定”文化艺术供给

在业内看来,开放夜场的博物馆、美术馆,不仅意味着运营时间的延长,更需要提供一些“夜晚限定”,一类有别于日间常规观展的独特文化艺术内容。它们可以依托馆外养眼的风光来策划,但不能全然指望美景撑起人气,否则这样的夜游终究是不可持续的。

针对夜场的内容策划,此前申城的博物馆、美术馆有过一些尝试。例如,每年国际博物馆日,全市很多文博场馆均推出“博物馆之夜”;中华艺术宫以“艺术宫之夜”探索音画融合的跨界艺术体验;围绕元宵、端午、中秋等传统佳节,程十发美术馆发起“美术馆夜游”;上海玻璃博物馆曾策划“和最爱的人夜宿博物馆”。可惜,就全城范围以及全年365天而言,这些尝试仍不够。据了解,目前沪上一些博物馆、美术馆已把更多的夜场相关活动策划提上日程,有望今年夏天陆续推出。

“文化展馆尤其是博物馆的展品通常与大众存在距离感,而夜场恰恰能凭借一些特色活动的策划,开启馆方新的活力入口,甚至是流量入口。”博物馆人吴萌说。有过考察世界多地博物馆经历的她,坦言不少博物馆夜游活动曾让自己眼前一亮。吴萌向记者举例道,曾在湖南博物院某个国际博物馆日的特别夜场活动中,看到整座展馆被布置成大型实景解谜游戏,志愿者纷纷身着与辛追夫人同时代的服饰,邀请观众穿梭于馆内寻找线索。英国V&A博物馆的“星期五奇妙夜”(Friday Late)则形成了常态化,固定在每月最后一个周五举办,契合着这座博物馆以当代视觉文化和设计为主题的定位,通过一系列现场表演、电影、装置、辩论、现场DJ等形式营造出一个轻松的“艺术之夜”。而在梵蒂冈博物馆的一次夜场活动中,她步入著名的“拉斐尔房间”,置身全方位环绕的拉斐尔巨幅壁画,听了一场小型的古典室内音乐会,“那感觉妙极了”。

博物馆、美术馆开夜场,绝非易事——无论水电开销还是人力保障,都意味着不容小觑的增量,对于展馆而言更不应是标配。诚如有业内人士坦言,博物馆、美术馆夜场如果缺乏优质内容和活动作为支撑,对观众没有产生黏性,无异于一种公共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有人提出,对于已开设的夜场,博物馆、美术馆需要做好更充足的准备,探索拉近大众与艺术之间距离的更多个性化方式。

关键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