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青年报
展览: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
展期:2023年1月16日-4月2日
【资料图】
地点:故宫博物院
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最高一级的功名。考取进士是天下所有渴望为国贡献才华的读书人的奋斗目标。进士科自隋代始立,后演化成唯一的科目,历经千余年,为国家选拔人才、任用官员提供了相对公平的竞争平台。古代的学子勤勉苦学、逐级应试,最终登科及第、大展宏图。此番遭际,不仅改变了个人命运,甚至影响着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国家的走向。
“国子文脉”展选取了故宫博物院、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自唐代至清代与进士群体相关文物170余件,以“进士之路”“博学鸿儒”“艺苑群英”三个单元展示历代进士在文化和艺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其中包括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朱熹和王守仁、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的解缙、北宋道德楷模和文学大家范仲淹、清代史学家赵翼,以及杜牧、蔡襄、黄庭坚、马和之、陆游、王世贞、董其昌等。
独特展品
古代科举制度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整套制度与方法。因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故称科举。它具有三大特点:一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二允许自由报考;三主要以成绩定取舍,分名次。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下旨废止进士考试为止,历时1300年。本展最后一件展品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清光绪三十年)刘春霖的一副对联“水浮花出人间去,山近云从席上生”,出自北宋欧阳修的诗句。漫漫考场路,莘莘学子心,1300年的风尘深深地印刻在每一代读书人的心中,印刻在民间与朝堂之上,形成了独特的科举文化。
展厅中一方清代的青田石章,镌刻了“读书乐”三字。宋人有“读书乐”劝学诗,古人发奋读书以便参与科举考试。南宋朱熹训导弟子们读书要熟读精思、循序渐进,将圣贤言语身体力行,提出了系统的读书方法论,在科举时代产生深远的影响。本展有朱熹行书《周易系辞本义手稿卷》,是朱子对《周易》的详细注解,明代以后被列为官方教材。另一方石质印章,印首透雕梅花喜鹊,朱文“人生惟有读书好”,表达了古人认为春夏秋冬无时不宜读书的心态。
中国民间将魁星视为掌管科举考试之神,古代读书子弟在考试前恭拜魁星,以期求得高中。展厅中有多件文物出现了魁星的形象。如青玉圆雕魁星,面部作严肃状,一足后翘,一足站立于水中鳌鱼头顶,右手握笔,左手持银锭,周身飘带上还雕饰一量斗,包含了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美好寓意。另一件青花釉里红魁星图瓶,外壁青花釉里红装饰魁星点斗图,一鳌自海水中探头,魁星单足立于鳌头,作奔跑状,回首远眺,高举右手执笔,左手持一银锭。
还有“五子登科”人物多宝纹铜镜,以镜钮为中心,四周环列有仙鹤、卧牛等瑞兽纹,有手持琴、笙等乐器的人物纹,有宝瓶、香炉、方胜、花卷、莲花等多宝纹,其中间隔分布有四个凸棱方格,每个方格内各铸有一字铭,旋读合为“五子登科”。据《宋史·窦仪传》记载: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有个叫窦禹钧的人,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传为佳话,“五子登科”也成为民间谚语。连《三字经》中都提到“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逢年过节,家家户户喜贴“五子登科”门神。展厅中有一幅大大的年画,表达了老百姓希冀多子多福、子嗣登科致仕、光宗耀祖的愿望。
更为雅致的是清代的三甲传胪插屏,插屏楠木边座,屏框起阳线,线间浮雕灯笼锦,屏心一角篆书题签为:天开黄甲。紫石屏心浮雕芦苇、螃蟹,取其谐音,意为“三甲传胪”。上传语告下称为“胪”。“传胪”即唱名之意,指殿试之后由皇帝宣布登第进士名次的典礼,也指清朝科举考试中对二甲第一名的称谓。“金殿传胪”成为每一个读书人心中的美好向往。
得意与落寞
金榜得中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有诗云:“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四大人生欣喜之事,“金榜题名时”即为科举得中。连以孤傲狂狷而闻名于世的明代徐渭都曾画过《黄甲图》。这件作品是他的大写意花鸟代表作,图中绘一只肥硕的螃蟹缓慢移动于两片荷叶之下。徐渭画蟹,以其有甲而比喻进士甲科。此图笔墨灵活多变,看似寥寥,实则多种笔墨技法兼备,稀疏的荷叶,爬行的螃蟹皆生动表现,画面构图点、线、面结合,简洁且富有节奏感。右上角题诗一首,心迹表露无遗:兀然有物气豪粗,莫问年来铢有无。养就孤标人不识,时来黄甲独传胪。徐渭一生连应八次乡试均未得中,只好以幕僚的身份参与政务,落得一世的寂寥。他在最为有名的《墨葡萄图》中题写了那首脍炙人口的诗词:“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有徐渭这样的落寞考生,更有考场中的春风得意者。展厅中有一幅钱棨的行书五言联:欲就庐山远,真为玉局游。钱棨是江苏苏州人,乾隆辛丑科状元,是清朝开国以来的第一个“三元”,即经乡试、会试、殿试均为第一名,苏州的“三元坊”即因他而来。据记载,历史上自唐至清,连中三元者共有17人。所谓“六元及第”,指一名考生参加乡试前先要通过县试、府试和院试,第一名通称“案首”,后面的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称号分别为“会元”“解元”和“状元”。1300年的科举史上,“六元及第”者只有明朝的黄观和清朝的钱棨两人。
是进士,也是名臣
然而,千百年来,中国人心中牢记住的并非历朝历代的状元,而是那些为官一方造福百姓的人。他们饱读诗书,才华横溢,更有才情兼备者,在文学、书法、绘画、鉴藏等领域造诣深厚,但始终未忘民忧,为天下苍生鞠躬尽瘁。
北宋名臣范仲淹是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政绩卓著,文学成就斐然,卒赠兵部尚书,谥“文正”。展览中一卷《道服赞》是范仲淹为“平海书记许兄”所写。自北宋立国之始,崇信道教便成为每一位皇帝的传统,道教和道士在朝堂上地位显赫。宋徽宗在位期间,把道教推至无以复加的程度,他甚至自号“教主道君皇帝”,上行下效,官员文人也多受影响,喜与道士交往,蔚然成风。范仲淹这位姓许的同事,刚刚置办了道服,范仲淹闻讯,写下赞语,并借此表达了廉洁自守的心迹。“道家者流,衣裳楚楚。君子服之,逍遥是与。”他说道家的人所穿的服饰真是帅极了,即便不学道的君子,一旦穿上道服,也会和道士一样飘逸潇洒。这样的服饰不但令外表整洁,而且能够身心清净,与道相契(“清其意而洁其身”)。道士之所以选择这样俭朴的服饰,因为他们敬畏经典,遵从古代先贤的教导,对于名望、权力和富贵,他们视之如洪水猛兽,极力避免骄奢淫逸的生活,唯恐给人带来灾祸。这件书法属于范仲淹晚年佳作,行笔清劲瘦硬,结字方正端谨,风骨峭拔。时人有誉“文醇笔劲,既美且箴”。《道服赞》经宋范氏义庄,清安岐,清内府递藏,后入民国大收藏家张伯驹之手,1956年由张氏夫妇捐予故宫博物院。
是进士,也是诗词名家
唐朝的诗人群星璀璨,可是留传亲笔手迹至今者,寥若晨星。晚唐诗人杜牧所书行书《张好好诗卷》为其存世唯一真迹,此番展出,引得书法及诗词爱好者纷纷前来一睹真容。杜牧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大和三年(829)进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中的张好好来自南昌,十三岁时“始以善歌舞来乐籍中”,得到杜牧的上司沈传师宠遇,后被其弟沈述师纳为妾。因沈述师一年后病逝,张好好流落市井,卖酒为生。27岁的杜牧作为沈府的幕僚,曾目睹张好好的芳华,感叹不已。6年后,他“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作此诗。全诗书法风流俊逸,用笔劲健晓畅。全卷基本保留宋宣和内府装潢式样,后流入民间,乾隆年间入藏内廷。清末,《张好好诗卷》被逊帝溥仪携出宫外,于东北散佚后由张伯驹重金购得。1956年,张伯驹将其捐赠故宫博物院。
北宋黄庭坚于宋治平四年(1067)考中进士。他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学于苏轼门下,世称“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善为文章,长于写诗,为“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同时,他又擅长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此次展出的《杜甫寄贺兰铦诗页》是一首赠别诗,杜甫于广德二年(764)冬未所作,送与好友贺兰铦。前四句表达了诗人在战乱后与友重逢的喜悦,后四句充满了惜别之情,生逢乱世,短暂的相遇,又将各奔东西。虽然只是短短八行,却是黄庭坚的草书佳作。其草书自唐代怀素而来,凝练圆劲,又兼有“草圣”张旭的气势,笔势连绵,如龙蛇飞舞。他自己曾说:“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说明黄庭坚对草书笔法的深刻认识和研习脉络。在唐人基础上,黄庭坚开拓出自己的风格,他特别擅长运用长线条抒发情绪,但又并非总是一路飞扬,大开大合。此帖中的字写起来富有节制,线条显得敦厚沉着。比如第二行的“乾坤”两字和下面的“震荡中”三字,联结新奇,用笔持重,结尾“寄贺兰铦”四字落款写作行楷书,矫拔精健,与前草书诗文的飞动气势相映生辉。黄庭坚学诗以杜甫为宗,注重用字,重视句法,讲究章法,强调法度的严谨,说理的细密,代表了宋诗的特点,深受苏轼的推崇,认为他的诗是“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
是进士,也是书画巨擘
明晚期官员董其昌是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虽曾身居朝廷高位,却没有留下多少政绩,倒是在公务之余,将自己历练成为一代书画大家,与颜真卿、韩愈、范仲淹、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相比,似乎有些尴尬。本展有董其昌两件作品,甚为精彩。《仿黄公望山水卷》是他晚年仿元代大画家黄公望的山水佳作。山石以披麻皴干笔绘出,以浓破淡,湿破干点出中远树丛、苔点,近处树叶则用点叶法描绘。全卷掺以丰富的墨法变化,已与黄公望多以渴笔表现山石的风格拉开了距离。董其昌以仿为名,实在以己意改造前人经典,呈现自家面貌。在书画理论方面,他主张“南北宗”,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
不仅如此,董其昌的书风对晚明及清初书坛也有着极大影响,康熙帝、雍正帝均临其书体。此次展览展出的董其昌行书《岳阳楼记卷》写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时年55岁。整件作品为绢本,长达14.99米,仅次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大字行书《天马赋》卷(18.31米)。此卷书北宋范仲淹的名作《岳阳楼记》,是董其昌在补福州副使前赋闲在家里所写。纵览全卷,字大如拳,流畅劲健,通篇数百字一气呵成,为董氏行书中精妙之品。
在书法史上被誉为“晚明五家”的作品也有三位的书迹出现在东雁翅楼展厅中。王铎、倪元璐、黄道周与溥山、张瑞图一道,打破了以自东晋“二王”以来所确立的古典书风,为书法注入了现代的新意。倪元璐的书法发轫于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将其雄阔豪迈的书体发展成为自己的风格,他的行草书用笔苍古劲爽,结字跌宕奇逸,以气骨见长。草书《舞鹤赋卷》书写了南朝文学家鲍照《舞鹤赋》全文,用笔苍古深厚,布局宽疏,盘曲郁结之中,见凛然气骨,是倪元璐的代表作之一。
泱泱中华,人才辈出。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一大批杰出人物通过科举取士制度获得了施展抱负的机会,他们着力践行“修齐治平”的人生志业,在哲学、经学、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些都成为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读书人植根于中华大地,奋发自强,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枝繁叶茂,常绿常青;也让作为观众的我们,观文魁之翰墨华章,念鸿儒之学问德操,见贤思齐,心有戚戚。
关键词: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名言吗?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法律的名言警句
关于法律的名言警句(精选220句)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名言吧,巧用名言有助于我们正确对待学习、生活、成长
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整理的项目合作实施方案
项目合作实施方案5篇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
楚辞影响最大的作品 《离骚》全文对照翻译
《离骚》全文对照翻译《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创作于楚怀王时期屈原遭谗被疏之时,是楚辞影响最大的作品。下面是《离骚》全文对照翻译...
写申请书时理由总是不够充分?为大家整理的退学申请书
退学申请书(精选12篇)在一步步向前发展的社会中,申请书在现实生活中使用广泛,申请书不同于其他书信,是一种专用书信。写申请书时理由总是
都有哪些类型的话语呢?为大家收集的感恩老师的话精选150句
感恩老师的话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越来越多人喜欢发表话语,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那么都有哪些类...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粤ICP备18023326号-32
中国创氪网 www.chuanganwang.cn 版权所有
投稿投诉联系邮箱: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