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穷心理
道德是一个极其广泛且深入的研究话题和心理发展领域,日常公共行为中充斥着对善与恶、好与坏的区分。
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根据一定标准评判自己和他人行为是非对错、善恶好坏的能力,这个评判标准代表了个体道德判断的能力,而人们的评判标准通常会出现很大差异,道德判断的年龄差异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
长期以来,研究者希望捕获道德判断在毕生发展过程中是否以及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心理过程,从而预测个体的社会化水平,指导社会合作行为,增强个体间、群际间的社会关系。
(资料图)
传统道德判断研究通常采用道德两难困境(如:电车困境)的研究范式,要求人们在是否愿意牺牲一个无辜者以挽救五个人生命的两难抉择中进行“鱼”和“熊掌”般艰难的心理博弈。
为了揭示人们进行道德判断时心理博弈的差异,Greene提出了双加工的道德判断解释模型,其核心内容是对功利主义道德判断和道义论道德判断两种判别倾向进行区分。
理论认为,功利主义者的判别标准是收益的最大化,通常被认为与认知控制加工有关;而道义论者的判别标准是与道德规范的一致性,通常与较高的情感反应关联。
对整个生命周期中道德判断的研究表明,认知和情感加工的相对心理机制随年龄增长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年龄与道德判断的关系,但现有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理论分歧和实证差异。
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者对传统道德困境的现实应用性、困境定义特征的可操作性,以及理论简单地将功利主义倾向与道义论倾向相互对立解释等问题产生了质疑。
为了解决传统道德两难困境范式的弊端,Gawronski引入道德判断的多项式决策树模型,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独立量化并分类比较个体对结果的敏感性,建立了新的CNI模型,从而更准确地解释个体在道德判断中的心理加工过程及其潜在心理机制。
道德判断的年龄差异与心理加工过程
伤害领域的两难困境中,要求人们必须做出判断,问题是何种选择在道德上更能被接受,是伤害一个人以挽救多数人,还是不论其后果如何都坚守道德规范并拒绝牺牲无辜者。
根据双加工理论,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中一个普遍的假设,前者被解释为功利主义判断,功利主义的判别标准是行为收益最大化,通常被认为是受认知主导的结果。
后者则被认为是道义论道德判断,其判别标准是关注伤害行为道德规范属性,是一种内化了的行为准则,通常与较高的情绪反应相关。
对整个生命周期的道德判断研究表明,认知和情感加工过程的相对影响随年龄的变化会发生。在道德判断的CNI模型中,包含道德规范禁止作为中作为收益大于成本/小于成本、道德规范倡导作为中作为收益大于成本/小于成本四类道德困境。
其中,道德规范禁止作为中作为收益大于成本困境与传统道德困境范式一致(牺牲少数拯救多数)。
考虑到对心理距离与解释水平的研究发现相比于社会距离较近(第一人称的视角)的条件,在社会距离较远的条件下,被试认为道德违规行为的错误程度更大,在研究中道德困境材料全部采用第一人称视角描述,以消除心理距离与启动水平的相对干扰。
研究首先验证了早期研究的结论,研究1和2的传统困境分析结果发现,相较于年轻人,老年群体倾向于做出更少的功利主义道德判断。
在传统困境分析中,结果可以解释为,伴随老龄化的认知资源下降减少了老年人的功利主义道德选择;或者解释为,虽然认知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但情感加工提高会带来变化。
根据情感启发式研究,当思考变得困难时,判断可能更多地依赖于情感;还可以解释为认知加工和直觉加工共同作用的结果。总的来说,基于传统理论模型解释是模糊的,结论的一致性很难保证。
区别于传统道德困境范式,CNI模型通过独立量化结果敏感性、道德规范敏感性(内部道德规范一致性)以及一般作为/不作为反应倾向参数指标,为道德判断的年龄差异的心理加工过程提供了新的解释。
拟合道德判断CNI模型后发现,相较于年轻人,老年人在做出更少功利主义选择时,表现出更少地对行为结果收益量的权衡,但一般不作为反应倾向更高,而道德规范的内化规则驱动失败。
根据平行加工模型,基于情感加工的道义论道德判断和依赖于认知加工的功利主义判断是同时被启动的,且两者之间会出现加工冲突。
研究结果支持传统道德判断倾向是两个独立的结构,并且共同作用于道德判断地结论。
对道德判断的心理加工过程表明,老年人做出更少地功利主义道德判断,受到其对行为结果敏感性减弱,及一般不作为反应倾向增加的影响,而二者在道德规范敏感性上并无差异。
这与在传统的道德困境中,提高对伤害行为的情感卷入、减少对收益的推理能力都可能致使个体做出更少地功利主义道德判断,以及学者关于与低认知负荷条件相比,高认知负荷条件下个体会做出更少功利主义判断地研究结果相似。
研究表明,老年群体做出更少功利主义道德判断可能与其认知加工能力下降导致其对于困境中行为最大化收益思考能力不足,从而使个体感觉自己无法在道德困境中深思熟虑并做出一个正确判断有关,但道德判断年龄差异中情感加工的影响并不明显。
这与Nadelhoffer等人得出的双加工理论可能夸大了情绪在道德判断中的作用的结果一致,他们的研究表明被试对道德困境的选择不仅具有情景特异性还混淆了个人因素的影响。
综合上述结果,研究发现认知资源是影响道德判断年龄差异的重要机制。
道德判断年龄差异的潜在心理机制
以往研究表明,认知加工可能驱使个体做出更多功利主义道德判断,而影响认知资源的变量会降低被试的功利主义道德判断,已经得到的了实证数据的支持,如:Tremolière等人研究发现,高认知负荷下被试会做出较少的功利主义道德判断。
除此之外,研究发现,年龄增长过程通常伴随着认知水平的衰减,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在工作记忆、执行功能等认知控制能力上明显衰减。
此外,相较于年轻人,老年人对于做出理性道德判断所需要观点采择能力、意图理解能力,以及心理理论水平等都比年轻群体更差。
研究2结果发现,认知资源下降会提高个体进行道德判断时的思考时间,相较于低认知负荷条件,高认知负荷条件下被试进行道德判断所需要的时间更长。
通过拟合CNI模型发现,无论年轻组还是老年组,在高认知负荷条件下,结果敏感性普遍下降,而一般不作为反应倾向显著提高。
研究结果证实,认知资源主要影响道德判断中的结果敏感性和一般反应倾向,这表明外显的功利主义道德判断的确受到认知控制加工的影响,但与以往的关于老年个体判断时偏向道义论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结果进一步支持了道德判断模型中,道义论和功利主义道德判断是相互竞争的观点。研究中老年人一般不作为反应倾向的提高可能与决策领域提出的行为与允许原则和双重效应原则相符合。
DDA原则表明主动伤害行为比预见伤害而不作为行为更加不道德;DDE原则指的是以伤害手段来达到目的比为了达到目的而附带产生可预见的伤害更加不道德,两个原则的核心内容是认为“主动伤害”比不作为引起的伤害更令人难以接受。
以往在学术界缺少对不作为地专门研究,并且简单将之纳入道义论道德判断的范畴,使之出现与一般反应倾向的行为惯性发生混淆。
道德判断CNI模型显示,认知资源下降可能致使个体对于困境中行为最大化收益思考能力不足,所以使个体无法做出一个理性抉择,但是不太可能会通过影响负性情绪而使个体做出更多的符合道德规范的道义论选择,从而使个体不作为选择概率值增加。
这与CNI研究中指出的当一般倾向不行动与真实的道义论道德判断方向相同时,可能会出现道义论道德判断反应增强的假阳性结果相似。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名言吗?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法律的名言警句
关于法律的名言警句(精选220句)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名言吧,巧用名言有助于我们正确对待学习、生活、成长
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整理的项目合作实施方案
项目合作实施方案5篇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
楚辞影响最大的作品 《离骚》全文对照翻译
《离骚》全文对照翻译《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创作于楚怀王时期屈原遭谗被疏之时,是楚辞影响最大的作品。下面是《离骚》全文对照翻译...
写申请书时理由总是不够充分?为大家整理的退学申请书
退学申请书(精选12篇)在一步步向前发展的社会中,申请书在现实生活中使用广泛,申请书不同于其他书信,是一种专用书信。写申请书时理由总是
都有哪些类型的话语呢?为大家收集的感恩老师的话精选150句
感恩老师的话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越来越多人喜欢发表话语,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那么都有哪些类...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粤ICP备18023326号-32
中国创氪网 www.chuanganwang.cn 版权所有
投稿投诉联系邮箱: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