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三文娱 >

世界实时:这里不仅仅是“中国西洋画之摇篮”

来源:文汇报  


(资料图片)

在上海徐家汇的南部,有一处曾经的重要地标——土山湾,在这块土地上诞生的土山湾画馆,是目前所知最早以学徒方式培养中国西洋画人才的场所。上海的第一代西画家,如陆伯都、刘德斋、王安德、范殷儒等均从这里走出。对于此地,徐悲鸿予以极高评价,称其为“中国西洋画之摇篮”。

“不仅如此,这里也是中西文化融合之地,海上画坛中任阜长、任伯年、沙山春等著名画家,都曾在同画馆的交往中得益,从中受到西洋美术的熏陶;稍后的周湘、张聿光、丁悚、徐悲鸿等人也都间接受到画馆的影响。”策展人、上海图书馆研究员张伟说。《传承与影响——纪念土山湾画馆诞生170周年艺术文献展》1月2日在新启用的徐家汇书院揭幕,通过大量珍贵实物展示土山湾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亮相的历史图像和文献,一半以上是首次披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土山湾画馆历史悠远,其前身为1852年由西班牙籍人士范廷佐在徐家汇创办的艺术学校。1872年,艺术学校正式搬到土山湾,成为土山湾孤儿工艺院下属的一个部门——图画部(间),俗称土山湾画馆。1880年至1912年,刘德斋执掌馆务的30余年,是画馆发展最辉煌的时期。他既管理协调,又亲自教学,并编写教材,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目前所知出自这里的名人,几乎都是在此期间在画馆学习的。后续,画馆没有太大的发展,于1958年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据统计,在土山湾画馆存续的百余年间,大约有三百余名学生在这里接受素描、写生、水彩和油画的严格训练。从画馆中走出的画家之中,不乏中国近现代西画活动中的先行者和启蒙者,当时不少知名中国画家也与其有着广泛的联系。比如,被誉为“海上画派”领军人物的任伯年就是在土山湾画馆接触到西洋画的。文博专家、曾任上海博物馆馆长的沈之瑜在1961年9月7日刊发于《文汇报》的《关于任伯年的新史料》一文中写道:任伯年有一个朋友叫刘德斋,是当时徐家汇土山湾所办图画馆的主任。两人往来很密,刘的西洋画素描基础很厚,对任伯年的写生素养有一定的影响。“任(伯年)每当外出,必备一手折,见有可取之景物,即以铅笔勾录,这种铅笔速写的方法、习惯,与刘的交往不无关系。”

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李超表示,从任伯年存世的画作中,尤其是人物画,可以看出他是打铅笔稿的,在描绘人物脸部时也凸显明暗对比,这些都是西画的技法,他将其移植到中国画创作中,别有一番风味。

张伟在研究中发现,刘德斋也带领画馆的学生走访任伯年,学习中国画艺,并画有白描。刘德斋所绘《家庭垂训》等图正是这样的白描中国画;而他的得意弟子范殷儒所绘的作品也综合了中西方文化元素,人物面容虽是高鼻子、凹眼睛的西方特征,所着服饰则是典型的中国式样。而除了任伯年之外,刘德斋与当时其他海上画家也多有交往,如“海上三任”之一的任薰,甚至还为画馆绘制过《利徐谈道图》等作品。其他像以人物画著称的沙馥、知名山水花鸟画家陆韵樵、陶松溪、姚叔平、汪仲山、陈伽仙等等,也都与画馆有所交往。

美术界很多人知道徐悲鸿曾画过月份牌,但鲜少看过作品。此次展览中,展出了四幅难得一见的徐悲鸿绘制的月份牌。据张伟考证,这些作品创作于1913年。“中西文化之交融、沟通,土山湾画馆曾起到极其珍贵的作用。”正如徐悲鸿1943年在《时事新报》上发表文章《新艺术运动之回顾与前瞻》中所写:“盖中国西洋画之摇篮也。”作为一个重要的艺术教育机构,土山湾画馆培养了很多重要的艺术人才,这些艺术人才走到社会上后办各种美术学校和培训班,学生和再传弟子遍及中国乃至世界,再将他们的事业延续下去,对以后的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