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三文娱 >

天天快消息!在最“土”的田间地头玩先锋艺术

来源:解放日报  


(资料图)

从上海市区出发,驱车两小时、百余公里,跨过江、登上岛,一路向西穿过无数村舍农田,便能抵达崇明本岛最西端的绿华镇。在成排的林木和平整的道路边,当代艺术给人带来的感官震慑扑面而来。

穿过橘园来到一片草地,可见若干座砖瓦剥落、石墙斑驳、中式风格的老旧厂房整齐排布,厂房中竖着两根古希腊风格的石柱,石柱底部是两个颜色鲜红的巨型高跟鞋雕塑,顶部则击穿厂房薄弱的屋顶,极具张力;一旁的空地上,一个十余米高的柱状雕塑斜斜插向天空,给人带来强烈视觉冲击。这是一个名为“没顶”的田间美术馆。历经近两年筹备,没顶美术馆已正式对外开放,15名艺术家带来的三场大展,共计超过50件艺术作品在静谧的田间地头等候各路观展者。

在没顶美术馆,一排老旧厂房的外侧墙壁上,雪白的“Made In”(没顶)字样标示着这片区域的新身份。没顶,顾名思义就是没有屋顶。这既有“巨大的艺术雕像如同野蛮生长的植物般冲破屋顶”的现实指代,又有“艺术创作要打破固有束缚、开拓全新空间”的内涵延伸。在这里,不少艺术品乍看似乎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细看却又奇妙融合。这片艺术空间处处是土与洋、古与今、大与小、杂乱与精致的强烈对比。一段8米高的柯林斯柱式希腊柱穿透破败的屋顶显出轮廓,下端置于一双红色高跟鞋内,古希腊文明与现代消费经济碰撞,该作品名为《永生(希腊柱,高跟鞋)》。

没顶美术馆馆长、艺术家徐震表示,美术馆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场地的原貌,断壁残垣、杂草丛生。美术馆前身为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绿华养鸡场鸡舍。对于“集体”和“原始”的独到呈现,成为美术馆的魅力来源。这片地方附近不是旅游景点,但呈现出一种热烈、原始的美。要承载这种美,展览空间必须原汁原味。

在没顶美术馆,乡村这个大“背景板”成了艺术张力的一部分。“我们在看似最‘土’的田间地头布置先锋、前沿的艺术作品。没顶美术馆支持当代艺术的实践和探索。”徐震说。

关键词: 没顶美术馆 先锋艺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