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三文娱 >

焦点要闻:“撤侨从不止于多少人,而是活生生的每个人”

来源:文汇报  

对擅长讲故事的导演来说,一部影片需要多少个场景?最少时只有一个。但这一回,他调度了个人职业生涯场面最恢弘、场景最多的大片级拍摄。从敲开冻土一层层浇水泥开始搞“基建”,剧组1比1搭建一座非洲小城、边境口岸、工业区……严苛到太阳照射角度、植被生态,都得贴近故事里虚构的国度。极致工程精度,只为营造身临其境的现场,角色所历如我亲历。

讲述撤侨故事、演绎外交官员,有没有相对固定的方法论?没有。至少这部电影在看似熟悉的题材里荡开了“动人”“燃情”以外的全新观影体验。北京首映礼后,“克制”“意外”“敢”等提法成了第一批观众反馈的高频词。

9月30日,上海华策电影有限公司等出品的电影《万里归途》将正式公映,电影第一次从外交官视角揭秘撤侨幕后。28日晚,记者连线该片导演饶晓志,听他讲述迢迢万里的回家路如何铺陈故事、塑造人、见细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如果说家国大义、珍惜眼前安稳的生活,是国庆档影片的相似约定,那么《万里归途》还想强调一件事,那也是我从一开始树立的目标。”饶晓志说,“希望观众在跟随电影得到情绪上、情感上的收获后,能在走出影厅时更真切体会到——撤侨,从来不止于数字层面的多少人,而是活生生的每个人;外交官,也不仅是某种使命与担当的符号,而是等同于你我的普通人。”

“事先张扬”的结局下,悬念直到航班进入中国领空才终止

自真实事件改编而来,影片大结局可谓“事先张扬”,因为祖国不会放弃任何一位同胞。既定的大前提、观众对事件的熟悉感,都在一定程度上制造了创作的挑战。饶晓志坦言,当影片监制之一郭帆初次推荐这个项目时,他一度犹豫了。在查阅大量资料后,他感受到内心的好奇,才决定投身《万里归途》。“我想知道,武力值不高的外交官们,如何把那么多同胞从战火纷飞的地方带回祖国。那群除了职业赋予的特殊使命外,平时与我们并无二致的普通人,在危急关头会迸发出什么样的光芒?”

于《万里归途》,解构剧本的过程如同拆解一个个悬念。战火中仓皇奔逃的人们丢失护照后,外交官该如何帮他们打通出境通道?满城断壁残垣,空路撤侨行不通后,怎样在短时间内接通陆路或水路?面对凶残的他国叛军,手无寸铁的中国外交官仅靠沟通能奏效吗?与大使馆失联后,外交官该把大家带往何处?大使馆又将如何找到这群失落在异域绝境的同胞?“最初的剧本其实只写到打通边境通道。”饶晓志说,现实中的撤侨,一位外交部领保中心人员在打通通道后,经由这一通道撤离的同胞超过两万人,他亲手送出境的就不下7000人。事实动人心魄,但就电影而言,需要更具魅力的戏剧。

几经修改打磨,与观众见面的撤侨故事并非一蹴而就。它有外交官的两次逆行,有他们不断交涉、判断形势、抵抗暴力的智慧与勇气闪耀,也有他们各自心头的牵绊动人情肠;它还有着“开副本”般的场景更新,从枪林弹雨下的城市突围,在四野茫茫的荒漠“赌上”对同僚、对背后祖国的信任、找对方向,又在百多人徒步穿越时面临“说与不说”的抉择,剧情片、战争片类型元素丰富。影片里,困境一波波袭来,不期而至的生离、突如其来的死别,不断叠加着命运的悬念。有观众说:“直到撤侨航班进入祖国领空,我才相信他们真的安全到家了。”

没有个人英雄主义,真正的“回家”是一群人的携手同行

马东看完北京首映的评价道出许多人的心声:“它有种弹性的力量,不卑不亢,不矫情不煽情。”

不刻意煽情,甚至更强调情绪的内敛,偶尔还有片刻的松弛和畅快,迎着风,一抒男儿少年气。饶晓志说,这是现实主义所决定的,“我们追求写实风格,相比渲染情绪,更希望带观众身临其境地体悟外交官的处境,去走近那群真实的人”。在他眼里,现实中的外交官,不仅是见诸新闻的发言人,还有许多超出常人想象的一面。以撤侨的领保中心人员为例,大众看得见的,是他们完成撤侨国家任务的使命担当,看不见的是他们在面对未知危机时无法为外人乃至家人道的内心世界。《万里归途》所做的,就是把报道中的外交官,还原成有血有肉的人。

影片塑造了宗大伟、成朗、张子贤等几位外交官角色,他们冲在一线撤侨,但谁都不是高大全的人物。“他们都有各自的牵绊和顾虑,有身为儿子、丈夫、父亲的情之所系。”饶晓志说,比如宗大伟,他闯过异域的险滩,受过外交部表彰,但在家庭层面,他有中年困顿、对家庭的无力。“就像电影里,宗大伟带着当天往返的心理准备来执行撤侨。家有即将临盆的妻子,他并没完全置小家于不顾,这是人之常情。但当意外发生,需要他挺身而出时,他也在撤侨任务与安抚妻子之间努力平衡。”导演相信,把撤侨的主角当成普通人来看待,观众更能从朴素情感的共鸣里体悟到人物的抉择之艰。

又如宗大伟和成朗之间的关系,饶晓志用“互为因果、互相成就”来形容,“成朗就像刚进外交部的宗大伟,年轻的他也视屡建功勋的宗大伟为榜样。但宗大伟不希望成朗成为又一个自己,于是矛盾发生了。”一个受过苦、经过风浪的外交官和一腔孤勇的年轻人正面碰撞。他们对前路艰险的不同经验、对绝境里人性的不同预判、加之个性迥然,都让撤侨之路充满了未知。所以,撤侨的万里归途,是宗大伟“归心”之途,也是成朗的成长之道。

外交官们有人物弧光,片中被撤离的同胞、那些战火中归心似箭的小人物们,也被影片投以观照。身为外交官家属的白婳,她害怕过也流过泪,但她更以隐忍和大局观,成为撤侨路上可以凝聚人心的温柔力量;年轻的钟冉冉,只是有过志愿者的经历,便能在队伍需要时站出来充当护士的角色;而刘明辉,生而为人的恐惧、犹疑、脆弱、善良如此复杂地交织在内心。饰演这群困在战区同胞的演员,大多是饶晓志话剧团的演员,他们早早为角色写下人物小传,哪怕镜头的焦点不在他们身上,但只要人在画面,故事就一定在进行之中。饶晓志说:“撤侨中的小人物值得用心刻画,因为通过大量的调研、学习、走访,我们相信,撤侨,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事儿,真正的回家需要所有人携手同行。需要每一个信念、信任的叠加。”

片中,宗大伟从战争的废墟里捡回一本《一千零一夜》,拂去炮灰,他把童书的残本带回到撤侨队伍,送给白婳的养女。小女孩翻开辛巴达的故事,一路讲,跟着队伍一路跋涉。童声讲述的传奇和撤侨路上的人们,被导演组合在蒙太奇镜头下,首映时触动了许多人。“孩子、故事、残酷的战争、无垠的荒漠,我想描绘出一种人纵然渺小,但因为信念,会让你朝着回家的方向一直走。”饶晓志说,“就像大年初一执行任务、正月十五回到祖国的宗大伟,像那个一步步数到32万多步终于望见五星红旗的撤离同胞,回家,是中国人的心之所向。”

关键词: 万里归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