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报
三年“野蛮生长” 研学旅行亟须典型化标杆指引
2016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文化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规范研学旅行组织管理等要求。3年来,学校、旅行社、文旅机构等进行了广泛探索,研学旅行已成为热门词语。
近日,由人民日报社人民文旅智库与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研学旅行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研学旅行现状、挑战与未来”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各路专家、业者就当前我国研学旅行发展特征研判、研学与旅行同频共振难点与解决之道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研学旅行是一个社会化、综合性的话题。”十三届全国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副主任陈敏智建议,在研学旅行越来越热的发展过程中,各部门要继续通力合作,努力在出行安全体系、责任体系、工作机制、法律体系、学习机制、保障体系、网络安全体系7个方面的建设上取得进展,让孩子们能“学得透彻,游得尽兴”。
“随着行业进入洗牌期,规范我国青少年研学旅行发展将成为新要求。”人民文旅智库理事长首席研究员吴若山说。
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郭永福说:“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呈现城市好于农村、名校好于普通学校、非毕业班好于毕业班、东部好于中西部、经济发达地区好于欠发达地区的特点。”
研学游中“小苗头”“小问题”长大变胖时,治理成本会很高
我国研学游目前依然处在起步阶段,郭永福说:“有些行程能给孩子带来独特的人生体验,但多数学校还是就近从简,没什么经验可谈。课程没有设计,只是出去走走。而安全的无限责任,成为研学旅行的‘拦路虎’。如果不和素质教育挂钩,也难得到家长的认可。收费是部分家长抵触的原因,而困难家庭如何补助还没有政策保障。这些原因限制了能力有限地区的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学旅行研究所所长王晓燕认为,目前对研学旅行怎么定位,如何认识还不统一。“研学旅行应该是教育教学活动,而不应该是教育旅游。实践育人是教育部的初衷,是育人改革的一项措施。3年来,研学旅行虽然经过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依然在初级阶段,存在简单粗糙、夸大宣传等一系列问题。在地方推进中,教育与旅游两个部门各有主导,但这是教育方式的变革,不是旅游+教育”。
“比如博物馆,不少国家已经发展为教学场所,我们还在简单地参观。国内5000家博物馆每年接待大量学生,但是没有教室,只能参观,这样的走马观花不是教育。”王晓燕说,“我们还发现,有些景区不具备条件就成为研学基地。某著名5A级旅游景区接待研学团午餐的地方,墙上写着‘舌尖上的艳遇’。导游在景点讲解的时候,把山峰说成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故事!参加研学旅行的都是中小学生,5A级景区尚且如此。令人担忧。”
王晓燕认为,要思考改变学生的什么,发现并解决问题才是教育。研学旅行需要设计课程目标,统一价值观念。“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存在单一性、同质化、没标准等问题。老师的能力没有认定,导游的准入没有标准。因为没有衡量标准,所以低质量产品才能进入市场。顶层设计需要完善,不能教育、旅游两个体系,多个标准。研学需要课程化、导师专业化、行程规范化,必须强调教育的第一属性。”
“当前许多对研学旅行乱象的认识,存在流于表面不够深入的情况。如大家比较容易发现研学旅行中导游词不准的乱象,却不能发现背后缺少规范与质量监管的本质;比较容易发现‘游’大于‘学’的乱象,却不能及时指出‘学’挤压‘游’的倾向;比较容易指责旅行社出现的问题,却不能发现教育培训机构缺少保险、课程设计偏向课堂的短板。”吴若山提醒,在起步阶段,有关部门和学者应该加强对研学旅行乱象本质的研究和质量监管。如果不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功课,当前只抓表面乱象,而不抓住本质,那么等到“小苗头”“小问题”长大变胖时,相关治理的行政成本会很高。
标准缺失导致野蛮生长
中国旅游研究院战略所所长吴普说:“目前,解决研学旅行产品‘游’大于‘学’的问题,是共识。但怎么解决?没有方案。假期中家长带孩子旅行的比例非常高,家长对研学旅行产品的需求很大。学校也有开展研学旅行的意愿,可怎么干?没政策。现在缺乏正向评价来引导,制定研学旅行的量化考核标准变得很重要。”
“旅行也是教育的有效方式。开展研学旅行时,我们不能谈游色变。”吴若山提醒,研学旅行是教育与旅游的跨界融合,它既不是将学生搬到旅行中去,也不是将课堂搬到校外。如何把握“研学”与“旅行”的度,需要有关主管部门与研究学者摆脱一孔之见,以广阔的视野来审视这一新生事物。如果在研学旅行中一味挤压旅行的时间与份额,那么研学旅行就丧失了走出课堂的初衷,背离了政策的本意。
已经成功运营了69期研学旅行的从业者、亲子猫(北京)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CEO魏巴德表示,从业界角度看,当前研学旅行处于初级阶段,冷热不均、良莠不齐。“体制内冷、体制外热;教育冷、文旅热;实践多、理论少。”魏巴德说,“当前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教师准入门槛、安全标准等还不明确,大家都还在摸着石头过河。建议主管部门尽快加强标准建设”。
清华大学社会学学院副教授何晓斌说:“在中国知网搜索研学旅行的文献,2016年以前只有40篇,3年后已经增长到450多篇,说明研学旅行的热度在这3年里增长很快。如何让学生在旅行中获取知识,需要在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上创新。”
何晓斌认为,研学旅行对基础教育提了一个前瞻性的要求。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主要是接收,到研究生阶段才要创造新的知识,“在旅游中获得知识,需要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中小学生来说很难。对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表达观点的能力要求也很高。高校有这样的培养模式,对中小学教师要求有点高。”
树立行业标杆很必要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司原二级巡视员蔡家成表示,如果研学旅行只能由学校组织,授权机构参与,就把整个行业限制死了,还是应该多样化。
吴若山也认为:“研学旅行的公益性原则存在僵化执行,没有配套政策和资金的情况下,僵化强调公益性是和企业的营利性相矛盾的。而且,减免贫困生费用的主体需要明确。”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司行业和地方管理处处长宋国建提出,在研学旅行标准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注重企业主体、协(学)会在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的作用。“未来标准化的方向是,企业的团体标准是优秀线,国家标准是及格线,这样才能引导市场向健康方向发展。研学的评价量化体系可以先由行业协会建立自律体系,树立行业标杆。政府制定的标准是红线,用来淘汰不合格的企业”。
“研学旅行要注重推行典范引领。”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研学旅行委员会会长劳立江建议,可以从各地找典范、从实践企业中找样板、从示范学校中找范例。同时,转型而来的旅行社、教育机构、景区可以围绕研学旅行工作展开交流,从而培养研学导师、开发特色研学课程;各地高校,尤其是有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校,应该加强对研学旅行的研究,为业界和主管部门提供更多参考。
“金九”发力失败 “银十”车市同样无力 同比下降4% 中汽协发布10月车市数据
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公布了最新一期中国汽车市场销量数据:10月份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29 5万辆和228 4万辆,环比增长
经销商库存系数迎来四连降 10月库存水平降至警戒线下
11月11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了10月汽车经销商库存调查结果。结果显示,10月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 39,同比下降26 1%,环比下降7 1
2025年后 我国所有车型有望全部采用中国工况 部分企业先行
汽车工况是汽车行业重要的共性基础,也是车辆、能耗、测试方法和限值方法的基础,此前,我国采用NEDC(欧3 4排放标准的一型试验)工况,消费
10月车市下滑收窄:强势品牌恒强 新能源“四连降” 补贴“退坡”市场趋冷
10月,我国狭义乘用车销量为1843406辆,环比上涨3 5%,同比下滑5 7%,下滑幅度收窄,但仍是自2016年来的最差10月。车市寒冬也加剧了马太效
冷门专业背后的火爆需求 殡葬专业大学生:这行值得尊重 并非“吃死人饭”
把失去的人重新唤回,赋予永恒的美丽。这个过程平静细致而温柔,重要的是充满爱。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会有生命诞生,每天也会有生命离...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粤ICP备18023326号-32
中国创氪网 www.chuanganwang.cn 版权所有
投稿投诉联系邮箱: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