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威海新闻网
12月27日,由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联合编写的《威海高新区创新指数(2021)》发布,2020年威海高新区创新指数达178.3分,连续6年实现攀升,再创历史新高。
“威海高新区创新指数”是威海高新区为响应国家及山东省、威海市新时期战略导向,加快实现创新发展而构建,以“创新经济体”所表达的创新生态理念为基本理论依据,立足于新时期高质量发展基本要求以及国家高新区“三次创业”阶段核心内涵,结合威海高新区发展特色,形成了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创新驱动力”“产业变革力”“开放竞争力”“融合发展力”“环境营造力”5个一级指标,45个三级指标。对于威海高新区未来完善创新统计体系,精准掌握创新发展进程,明确创新发展目标,从而形成科学决策,实现“争先进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精准应对挑战,有效抓住机遇,加快实现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监测实现创新发展的动态和成效,威海高新区2017年探索和设计了威海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指数体系,如今已是第4年。“威海高新区创新指数(2021)”结合了国家高新区新版评价指标体系对创新指数体系做了修改和完善,以2015年为基期,分别计算2016年到2020年5个分指数的表现情况,并采用加权方法,合成总指数,全面、多角度衡量创新发展的总体趋势。
测算结果显示,2015—2020年威海高新区创新总指数呈现出持续上升态势,由2015年的基期100增长至2020年的178.3,年均增长19.6%,这说明威海高新区创新发展情况总体良好,在增强创新创业活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深化全球开放合作,促进多方跨界融合,优化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强化科技政策部署,全面落实国家战略要求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部署,破解技术“卡脖子”难题提供区域探索的实践样本,完善和修订了科技创新政策,出台了《关于调整2020年度科技创新政策的意见》《关于调整2020年度重点人才政策的意见》(威高发〔2020〕24号),为强化自主创新或原始创新能力提供政策保障;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方向,研究制定《威海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威海高新区制定了《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关于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威高发〔2020〕38号)、《关于支持产业集聚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威高经字〔2020〕96号)。
聚焦创新创业引领,强化高质量发展核心动能
创新要素持续汇聚。坚持创新第一动力,持续集聚高水平创新资源,打造高标准创新平台,不断培育新动能,持续增强创新发展的后劲和潜力。各类研发机构当量数由2015年的31家增长至2020年的66家,实现翻番;企业研发人员全时当量数占从业人员比例由2015年的5%增长至2020年的6.06%;四众(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数由2015年的4家增长至2020年的15家。
内生创业孵化体系更趋完善。加强科技企业培育,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体系。新增国家级孵化载体2个,省级以上孵化器数(含科技部备案的众创空间)达到20家,孵化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当年在孵企业超过600家,获得“国家双创升级特色载体”终期评价优秀等级,双创示范基地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表扬,为国家打造“双创”升级版探索了“威海模式”。
创新支撑产业发展,构建特色鲜明产业体系
产业创新能级持续提升。围绕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坚持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打造“科技创新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企业梯度成长培育模式,初步构建了“科技创新+产业培育”的产业生态。当年新增工商注册企业数、当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数、龙头企业数量(含营业收入过百亿元企业、各类上市企业)分别由2015年的1566家、5家、10家增长至2020年的2844家、119家、20家。
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品牌效应凸显。面对新冠疫情,高新区坚持“两场硬仗一起打、两张卷子一起交”,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双胜利。园区形成了涵盖所有防疫物资的全产业链,建成国家重点应急物资保障基地,为疫情防控作出重要贡献,威高、迪尚集团获得国务院表彰;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由2015年的292.5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602.1亿元。医疗器械产业园以品牌价值621亿元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制造业园区第一名。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园区着力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园获批国家五星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省示范数字经济园区,引进美国惠普公司、美国捷普等4个世界500强企业,打造的占地6000亩的全球打印机基地,成为全球技术水平最高、配套能力最强、营商成本最低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新高地。2020年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产业营业收入实现175.1亿元;2020年工业互联网平台数2家,上云企业数量、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数量、国家、省市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数分别由2015年的63家、1家、0家增长至2020年的204家、16家、2家。
多方融合服务创新,营造优质生活生态环境
“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助推科技创新。园区充分挖掘企业技术需求,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与高校院所、金融服务机构的合作,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体系。管委会支持企业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由2015年的34.3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54.2亿元;企业当年开展产学研合作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由2015年的0.2%增长至2020年的0.43%,实现翻番;园区金融服务机构数由2015年的61家增长至2020年的72家;2015—2020年国家级产业服务促进机构数突始终保持10家以上。
产城融合发展持续深化。园区坚持产业与城市发展相融合,不断提升城区环境品位,为公众打造了更加和谐的城市社会生活圈、更加舒适便捷的品质生活。企业从业人员工资性收入由2015年的7.3万元增长至2020年11万;2015—2020年园区当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始终保持在295天以上;2020年园区各类学校(小学以上)和医院(二级以上)总数量达到24家。(来源:威海高新区发布)
“金九”发力失败 “银十”车市同样无力 同比下降4% 中汽协发布10月车市数据
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公布了最新一期中国汽车市场销量数据:10月份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29 5万辆和228 4万辆,环比增长
经销商库存系数迎来四连降 10月库存水平降至警戒线下
11月11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了10月汽车经销商库存调查结果。结果显示,10月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 39,同比下降26 1%,环比下降7 1
2025年后 我国所有车型有望全部采用中国工况 部分企业先行
汽车工况是汽车行业重要的共性基础,也是车辆、能耗、测试方法和限值方法的基础,此前,我国采用NEDC(欧3 4排放标准的一型试验)工况,消费
10月车市下滑收窄:强势品牌恒强 新能源“四连降” 补贴“退坡”市场趋冷
10月,我国狭义乘用车销量为1843406辆,环比上涨3 5%,同比下滑5 7%,下滑幅度收窄,但仍是自2016年来的最差10月。车市寒冬也加剧了马太效
冷门专业背后的火爆需求 殡葬专业大学生:这行值得尊重 并非“吃死人饭”
把失去的人重新唤回,赋予永恒的美丽。这个过程平静细致而温柔,重要的是充满爱。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会有生命诞生,每天也会有生命离...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粤ICP备18023326号-32
中国创氪网 www.chuanganwang.cn 版权所有
投稿投诉联系邮箱: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