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金融 >

法医算是仵作发展而来,是两种相似却绝不相同的职业

来源:武汉晚报  

有什么剧让你觉得还不错?

对于小编来说,古装爱情探案剧《御赐小仵作》就很有趣,不仅因为剧情本身,通过这部剧,我们还了解了一个“非凡”的职业——仵作。

不过,仵作的最早文字记录出自五代时和凝父子所著《疑狱集》,且原文写为“仵作行人”。不少学者认为,唐代已有仵作行,但至今未找到证据。即使有,也应像宋代那样,称为“仵作行人”或“仵作人”,“仵作”是清代才有的称呼。

在《御赐小仵作》中,创作者们似乎将对现代法医的认识,套用到仵作行中,剧中验尸的时间、程序、方法等,多有穿越。其实,和大家的想像多有不同,古代的仵作并不是今天法医。

没有“编制”

工资只够养活自己

《御赐小仵作》确实是部好剧,但其中想当然处不少,如秦鸾竟手持紫砂壶,宋代始有此物;男主萧谨瑜是三法司最高长官,三法司并非专设机构,是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合称,均是中央级司法机关,遇大案合作,时相互制约。类似的细节问题,在剧中还有一些。

没有三法司,则《御赐小仵作》中,女主角也不可能考上三法司的仵作。直到清代,仵作才成了吏,由“仵作行人”改称“仵作”。此前只有民间身份,政府不录用,也不考。

从文献看,最早司法验尸见于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封诊式》,由令史率“牢隶臣”或“隶臣妾”进行,令史是吏,后二者是奴隶,相当于仵作。直到西汉,依然如此。

王莽时,乱党王孙庆落网,尸体被解剖,执行者是太医、尚方和巧屠。“巧屠”相当于仵作。

唐代可能有仵作,但无文字记载,或与宋代仵作行人一样,来自民间。《水浒传》中,收殓武大的何九叔就是仵作行人,称为团头,说明他是当地殡葬行会的会首。宋代仵作行人地位低,不被信任。据《洗冤集录》,验尸前,仵作行人“不许稍离官员身边”;验尸时,官员、吏役、亲属、邻居,甚至被告,都要到场观看,仵作行人每验完一处,要高声“喝报”;有时还会复检,初检者不得参与,亦不可串通。

元代时,除了仵作行人,在南方,也允许“屠宰之家”验尸,仵作又被称为“屠行”。

清代仵作当了吏,但“视为卑贱,工食亦极微薄”。名义上,“给发工食月各一两,如三年无过,月各二两”,其实远低于此数,“应领工食皆不足以敷一口”。仵作收入最高的是山东,年薪11.21两银。清代后期,政府经费不足,仵作几无薪金,全靠陋规。

仵作任吏的名额非常少,大州县仅设3人,中州县2人,小州县1人。

规范严格

剧中女主处处违规

在《御赐小仵作》中,女主角想怎么检就怎么检,但据学者汤茜在《中国古代仵作生态研究与历史观照》中钩沉,直到清代,仵作的工作规范仍极严格。

验尸时间:一般选在午时三刻(正午11点45分),此时阳气最盛,可对抗尸体的阴气。

官员监督:仵作不能单独操作,检验官须臾不可离场。为防阴气冲袭,检验官当场饮用苍术、白术、甘草制成的三神汤,口中含苏合香丸,并在鼻孔处涂香油,或者用浸香油纸团塞住鼻孔,以对抗腐败气息。

现场燃香:点燃麝香、川穹、细辛、甘松等,以防邪气。

验前通报:仵作在验尸前,要向尸体口头告知,表示尊重,尸体有曲折,不得扭直。

喝报:检验时,仵作根据官方印发的人体部位清单,逐一喝报。

如没有伤,即报“全”,如“卤门全”“额全”等。有伤痕则需量长度、深度,喝报出具体数字,可古代尺子不统一,不同地方、不同用途的尺子,长度不相等。遇到伤痕,必须明确喝出“致命伤”或“不致命”,不能只喝“有伤”。

伤有专业名词,不能喝错。比如“殴伤皮肤肿起青黑而无创瘢”,喝为“疻(zhǐ)”;流血成瘢,喝为“痏(wěi)”;骨断,喝为“痍”;愈合后的疤痕,喝为“瘢”……

填写尸格:检验完,仵作需填写尸检报告,即尸格,从宋代起便一式三份,“一份上交所属州县,一份交给被害人家属,一份本司自留备案”。

在剧中,女主角无一处符合程序。

宋朝宋慈的《洗冤集录》是这一行业的必备参考书,它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从13世纪到19世纪沿用了600多年,是审判官们必读的法学经典著作。

《古典文库:洗冤集录注评》记述了人体解剖、检验尸体、勘察现场、鉴定死伤原因、自杀或谋杀的各种现象、各种毒物和急救、解毒方法等十分广泛的内容。

完全不同

古代仵作不是今天法医

一直以来仵作给我们的印象就是——验毒。古装剧里的仵作,一根银针,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从作用上来看,仵作和法医似乎都是检查尸体,然后判断死因、死亡时间、身体特征等情况,以便查案。

但其实,古代的仵作和现代的法医并不相同。

《御赐小仵作》中,有一细节:女主角将醋浇在火上,形成蒸汽,男主角貌似内行地说,此女懂江湖旁门,一定出自仵作世家。

此操作即“洗罨(yǎn)”,出自《洗冤集录》。尸体长期掩埋后,伤痕不明显,用酒和醋的蒸汽熏,或将酒醋涂抹在体表,用席子盖上2小时,则尸体变软,伤痕更清晰。此外也可用水银涂抹全身,既防腐,又能发现一些小伤。

在西方,仵作是现代解剖学的源头之一,在古代中国,仵作对人体构造的认识也较准确,但仵作是“贱役”,“自好者多不屑为”,从业者亦“皆滥竽充数”。

比如清代时,仵作验毒仍用银钗,置尸体口中,以纸封口一段时间,如银钗变黑,即为中毒。如尸体已掩埋多时,则用“璟洗”,即用热酒糟加醋,从下腹部往胸部揉搓,将体内毒气熏蒸到口腔中。

现代科学证明,银钗验毒不成立,且白银价昂,仵作也没有,只好现场找人借。白银成色不足,易氧化变黑,不知因此搞出多少冤案。

仵作和法医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法医可以解剖尸体,但仵作不可以。

古代的仵作属于下属,而现代的法医是一个独立的部门,检验手段也完全不同,所以说,法医算是仵作发展而来,是两种相似却绝不相同的职业。

关键词: 法医 法医 职业 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