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参考报
共享汽车作为共享经济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发展一直为人们所密切关注,并被视为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纵观共享汽车在全球的发展,目前尚未有十分成功的运营模式和管理范例。但是,共享汽车的市场需求真实存在,其发展仍需继续探索新方向,不断减少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各种阻力。
共享汽车的发展历史已有十年,行业仍在不断探索成功的商业模式,努力平衡成本和收益。由于汽车购置成本高,加上运营、车辆维护、停车和保险费用等多重成本,仅靠租金收入实现盈利并非易事。
在高昂的成本压力之下,大型汽车厂商开展共享汽车业务具备多重优势。一方面,业务的开展可以借助大型汽车厂商低成本地获取包括车辆和停车位等在内的资源;另一方面,大型汽车厂商还可以借助共享汽车发展而消化库存,并借助运营平台积累用户数据,为智能驾驶和电动化等业务提供重要参考。这种发展模式可谓双赢。
然而,即使大型汽车厂商开展共享业务具备上述优势,如何实现高效的车辆管理又是另外一个难题。针对共享汽车领域存在的车辆维护管理、安全保障、停车问题、电动化趋势适应等问题,至今还没有平台能提出堪称范例的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大型汽车厂商的共享汽车业务也屡次折戟。去年,美国通用汽车宣布旗下运营了四年的汽车共享服务Maven业务关闭,戴姆勒和宝马合作推出的汽车共享业务Car2Go也于去年2月底退出北美市场。
对于发展屡次遭遇逆风的共享汽车平台来说,更大规模的汽车共享目前还难以实现,如果急功近利、盲目扩大规模,很可能因为需求不足而白白消耗巨额资金。
因此,不少共享汽车业务均在考虑收缩战线,将业务集中于需求较大的市场,并且在投放区域方面也更具针对性,比如在人员密集的市中心、公共运力欠发达的郊区等地区加大投入。电动汽车共享服务WeShare将发展目标瞄准欧洲主要市场,开辟新的城市业务。
同时,共享汽车领域还应继续解决成本过高的问题,逐步由重资产模式向轻资产模式转型。美国共享汽车平台Turo日前筹集了3000万美元的新一轮融资。在Turo平台上,车主可以将车辆出租给其他用户,从而持续获得收入。与传统的共享汽车企业自己购置车辆相比,这种模式极大地降低了成本,有助于企业实现更快速的增长。
此外,共享汽车企业要想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车辆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加强对驾驶者技术的审查,以及解决交通事故责任区分的问题。
尽管共享汽车的发展仍然面临多重阻力,但是其市场需求仍然存在。分析机构Statistica的数据显示,2018年,美国共享汽车市场规模为156亿美元,与2016年的127亿美元相比已有了大幅增长。中国将是共享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市场之一。罗兰贝格的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的分时租赁汽车将达到60万辆,中国的共享出行人次将达到每天3700万人次,对应的市场容量高达每年3800亿元,潜在需求带来的关联市场容量有望达到1.8万亿元,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共享汽车市场。
目前,共享汽车的发展虽然未进入快车道,但仍是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等趋势共同发展的背景下,共享汽车不断探索新机遇与新模式,为人们打开广阔的想象空间。未来,上述发展趋势可能为共享汽车的发展指出新的方向,汽车将成为数据网络下的一个移动终端,人们如果按需使用而非购买汽车,或许可以大大提高效率、解决污染和拥堵等长期以来的困扰。在世界各国不断推进可持续发展、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共识的当下,共享汽车未来发展可期。
关键词: 汽车
“金九”发力失败 “银十”车市同样无力 同比下降4% 中汽协发布10月车市数据
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公布了最新一期中国汽车市场销量数据:10月份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29 5万辆和228 4万辆,环比增长
经销商库存系数迎来四连降 10月库存水平降至警戒线下
11月11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了10月汽车经销商库存调查结果。结果显示,10月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 39,同比下降26 1%,环比下降7 1
2025年后 我国所有车型有望全部采用中国工况 部分企业先行
汽车工况是汽车行业重要的共性基础,也是车辆、能耗、测试方法和限值方法的基础,此前,我国采用NEDC(欧3 4排放标准的一型试验)工况,消费
10月车市下滑收窄:强势品牌恒强 新能源“四连降” 补贴“退坡”市场趋冷
10月,我国狭义乘用车销量为1843406辆,环比上涨3 5%,同比下滑5 7%,下滑幅度收窄,但仍是自2016年来的最差10月。车市寒冬也加剧了马太效
冷门专业背后的火爆需求 殡葬专业大学生:这行值得尊重 并非“吃死人饭”
把失去的人重新唤回,赋予永恒的美丽。这个过程平静细致而温柔,重要的是充满爱。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会有生命诞生,每天也会有生命离...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粤ICP备18023326号-32
中国创氪网 www.chuanganwang.cn 版权所有
投稿投诉联系邮箱: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