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五大新城之一的临港新片区主城区所在地南汇新城,正显示出对人才越来越大的吸引力。
在上海临港的热门景点上海海昌海洋公园里,每天的虎鲸科普秀一直都是人气王。1991年出生的虎鲸保育员杨晓宇,入行已有8年多。为虎鲸制定餐食,确保水温、含盐量等指标达标,和虎鲸开展互动,是他每天的工作。虽然看似普通,但像这样的专业人才,在国内可谓屈指可数。
难能可贵的洞察力与动物建立信任关系
“我们与虎鲸的关系并不是外界想象的主人和宠物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 精瘦身材、皮肤黝黑、精气神十足的杨晓宇见到记者后先是如此科普了一番——
原来,动物保育员的工作也并不只有跟动物玩耍,与常人对保育员浪漫化的想象不同,他们的工作专业既辛苦,还有不少挑战。
“最难的就是洞察能力。”杨晓宇告诉记者,动物像人一样,也有喜怒哀乐,我们要学会观察动物的一举一动判别它的情绪和状态,并及时给予它想要的回馈,“只有先了解了对方,才能取得对方的信赖。”
例如虎鲸看似一样的同一行为,表达的或是截然相反的含义。“虎鲸的尾拍水,有时是因为高兴,有时却是赌气的表现。”杨晓宇说。
杨晓宇所在部门的保育员工作采用两班制,一班次朝八晚六,另一个班次则是24小时制,“因为动物比较特殊,有时候换班了,别的同事不一定知道白天动物的情况,所以要有一个班次从早做到晚。”
因为专业性强、技能要求高,再加上工作辛苦,上海海昌海洋公园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保育员在海昌员工中是最受尊敬的工种之一。采访间隙记者跟随杨晓宇穿过园内时,时不时有路过的工作人员挥手打招呼,大家都会亲切地喊上一声“晓宇哥”。
既意外又激动保育员被评为技能人才
不过,也正是因为工作辛苦,加上公众对这份工作的不了解,保育员这个岗位的人才一直存在供不应求的局面。
上海海昌海洋公园人才发展负责人张仙表示,因为缺乏对口专业、缺乏对动物保育员的培育环境,想要招到符合标准的保育员,难度其实非常高。
那么问题来了。一头虎鲸价值一个亿,但它的保育员或许学历不高,这样算不算人才?对此,临港新片区的答案很坚定:是人才。
今年,杨晓宇迎来了一个重要转变——他被评定为新片区的技能人才,可以申请在上海落户的资格,这让他既意外又激动:“完全没想到,之前没有听说过当保育员也可以被评为技能人才,还能申请到落户,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
对此杨晓宇坦率地说,“在此之前,虽然也十分热爱保育员这份工作,不过难免会有一种打工的心态,并没有十足的着落感。而有了落户资格后,和之前差别最大的就是心理上的感受,更有归属感了,能更加安心地工作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好消息也让杨晓宇所带领的另外10多位虎鲸保育员提振了信心,这群来自五湖四海的95后年轻保育员们更加坚定了信念,“他们觉得留在上海临港工作是正确的选择,保育员这个行当虽然辛苦,但也有了奔头。”杨晓宇说。
双重政策保驾护航解决人才引进受限难题
长久以来,对于技能型人才的等级评定与落户支持,是特大型城市人才政策需要突破的重点。临港新片区《首批技能人才引进目录的通知》明确了首批技能人才直接引进落户的23类49项名录,强化了对技能人才的吸引和支持。
实际操作中,由于不少技能等级缺乏统一标准,因此,杨晓宇这样的特殊人才此前并没有列入名录。这意味着,尽管他的技能水平再高,也很难被评为技能人才。
为了解决这些高技能、低学历人才的难题。去年,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率先试点,把在新片区技能人才引进目录之外、又是新片区紧缺急需技能岗位的人才,赋予行业代表性企业自主评定和推荐的权限。
新片区管委会人力资源处副处长杨武说,以上海海昌海洋公园为例,它作为行业代表性企业,可以制定自主评定和推荐的流程。经过管委会认可之后,就能按照相应流程,对人才展开技能等级的认定。评定的人才达到高级技师或技师水准,可获得由临港管委会发出的目录外紧缺急需技能人才引进推荐函,还可申请人才引进落户。
这就意味着,在双重政策保驾护航下,取得了二级技能等级人才证书的杨晓宇作为一名技能人才的专业性得到了认可,并享受到了本来因学历受限无法享受的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
对新片区企业来说,也意味着技能人才引进渠道进一步拓宽,紧缺急需技能人才更能引得进、留得下、用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