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脑前线 > 潮流 > 正文

徐州市耕地保护激励评价位列全省第一

2021-11-19 15:15:39来源:中国江苏网  

眼见122亩的农田里齐刷刷长出了绿油油的麦苗,11月12日,睢宁县官山镇黄圩村的种粮大户姚长道安心收拾行囊外出做生意了。

老姚承包的这片地经过旱改水综合整治,每年能给他带来10万元左右的收入,占了家庭总收入的一半还多。

耕地是千千万万个“老姚”的“命根子”。

夯实保护制度、创新激励机制、建设高标准农田、生态修复……年来,徐州多维度探索“增量”路径,将耕地保护这道“简答题”做成“综合题”。

现在,“成绩”公布了:10月27日,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发布2021年省级耕地保护激励单位公告,徐州市耕地保护激励评价位列全省第一,9个成绩突出的镇共获得1800万元资金奖励。

■路径一:

算到“骨头缝” 保住“基本盘”

徐州人很精明,为了保护耕地,他们寸土不弃。

家住睢宁县城的张庆一年多没有回老家官山镇了,上个周末驾车路过镇南的白马河,惊奇地发现河岸两畔长满了绿油油的麦苗和红薯。一望无垠的绿色之中,白色的风力发电车缓缓地旋转着,不远处就是村民居住的一幢幢两层小楼,构成了一幅惬意的宜居乡村图。

“记得以前河边长的都是乱树杂草,没想到现在都种上了庄稼,不孬!” 张庆打听一番了解到,镇上做生意的胡正学在这里承包了100多亩地,刚种上小麦。一家人一年多了四五万元的纯收入。

睢宁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官山所所长武红对心里有一本“账”:白马河流经官山境内约12.5公里,两畔原先是荒废多年的水工建筑用地,去年整治出1200亩耕地。通过复垦工矿废弃地和废弃学校、窑场等,全镇去年增加耕地达1900多亩。

大账要算,小账更不能糊涂。“就拿我承包的那122亩农田来说……”姚长道的话匣子打开了,“这片地原来是分给村子几十户人家的,每块地之间都有20厘米宽的田垄。我承包后,将这些田垄恢复成田地,面积至少增加了3亩,也更方便机械化耕种。”

徐州人还寸土不让。

为了充分调动全市范围内耕地资源,徐州市级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台于2016年建立。比如市区、铜山和贾汪建设项目较多,而丰县、睢宁综合整治出的耕地较多,通过交易台就可以实现占补衡。一方面保障重大项目顺利落地,一方面保证耕地整体数量不变。“十三五”期间,全市完成建设占用补充耕地13万亩。

健全耕地保护制度体系、建立补偿激励机制、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目前,徐州耕地数量约86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780.35万亩,顺利完成了“十三五”任务。

■路径二:

夯实“高标准” 走上“振兴路”

立冬过后,丰县师寨镇万亩高标准农田内,万籁俱寂,仿佛可以听到麦苗拔节的声音。

高标准农田,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具体是指实现沟、渠、路、林、田;桥、涵、闸、站、电的综合配套,旱能灌、涝能排、田成块、路成行,耕地质量明显提升,全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据徐州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处处长张杰介绍,丰县今年将建成“绿色生态、高产稳产、高效节水”的高标准农田10.6万亩,总投资19030万元。

和丰县一样,在徐州各区域,高标准农田都得到了大力推广:新沂市从2010年起在全省最早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已建成104.45万亩;睢宁县2008年来共建设高标准农田106万亩,新增耕地14.8万亩。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底,徐州已建成高标准农田661.4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2%。

高标准来自高投入。2021年,徐州在保障高标准农田亩均投入1750元的基础上,每县再安排不少于3500万元列入财政预算,专项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提档升级工程。

“这个钱不白花,高标准农田大大有利于土地流转、农业增效、农户增收,全县每年增收约8000万元,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效支持。”睢宁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健看得更远。

“有了高标准农田,咱就有了向土地要产量的底气啊!”铜山区种粮大户王士涛最有发言权,“过去渠道堵塞、设备老化。如今从源头到地头,渠道、泵站、管网一应俱全,1400多亩地浇得更及时。”

邳州80后种粮大户贾强更“强”了。他种植的“邳南”牌大米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不但自己注册了家庭农场,还成立了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服务模式涵盖农资育种到加工销售全过程,服务半径达到12个镇。2020年,这个能干的小伙子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路径三:

着眼“系统” 构建“新格局”

76岁的董守彬家住在睢宁县双沟镇,用他自己的话说:“挨着黄河故道一辈子了,这条河里有几个弯,俺都知道。”

可是,去年搬进了官路社区三期,老董住在100方米的大房子里,觉得自己越来越“糊涂”了,“变化太快了,几天不出门,就不认识了。”

老董的“糊涂”,是因为睢宁县正在进行的黄河故道流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

“俺原先居住的柳园村就在社区西侧,现在复垦成了400多亩土地,全部种上了玉米,由合作社经营。”老董很欣慰。

春有蝴蝶翩翩,夏有蛙声阵阵,秋有稻蟹共生,冬有虫儿雪眠……老董眼里,家门口的农田,一年四季都是风景。

如果走得更远,其实老董还能看到,通过不断推进土地整治、植树造林、矿山修复和湿地保护,睢宁县的黄河故道流域土地综合整治累计新增耕地10.22万亩。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

“耕地的作用不仅仅是保障粮食安全,它还具有生态涵养、调节气候的作用。”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耕保处处长杨林介绍说,将工矿废弃地整治成耕地,让树成林、田成片、水成湖、路成网,“多年来,徐州始终坚持系统思维,通过全域综合整治,向‘生态修复’要耕地‘增量’。”

单纯的“增量”,并不是耕地保护的最终目标。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王孝强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坚持最严格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实现数量、质量、布局、生态、景观五位一体综合保护,助力我市从 ‘三农’大市迈向‘三农’强市。”

责任编辑: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