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让加速踏板具有明显制动效果,已经引发了无数误踩加速踏板的交通事故,应该反思一下了!”
“单踏板模式太反人类了,非常容易造成误操作”
“马车车夫改方向盘开始肯定不适应,但没必要老抱着马鞭子”
“用几次就习惯了,可以减轻驾驶疲劳”
“单踏板本身没有问题,出现负面现象,要么是减速太快带来的错觉导致人为误操作,要么是技术不够成熟导致系统误判出错。”
“当务之急,要普及驾驶员的安全驾驶能力”
“驾校应该有所作为,企业也该加大驾驶知识科普”
“需要客观探讨是否是一种真正的技术进步,毕竟涉及到驾驶习惯的更改。”
“燃油车和电动车很长时间会共存,两种驾驶习惯很难自由切换”
“除非所有车辆都是用相同的单踏板模式”
“单踏板是锦上添花,不必做成唯一选项”
“可以单纯探讨一下单踏板逻辑对于安全性是否有负面影响”
日前,中国汽车报多个读者群里就“单踏板模式”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争论的起因是近日工信部就网友关于“特斯拉单踏板设计是否合理”的质疑给出回应,称制动能量回收与单踏板驾驶模式都是新能源汽车的新技术之一。这些技术并不是特斯拉特有技术,用户在购买和使用相关新能源产品时,应熟悉新能源车辆技术特性,确保行车安全。
单踏板模式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很久,在微博、知乎等社交平台上热度较高。工信部这一回应似乎下了一个官方结论,但这并没有结束。
♦为何采用单踏板模式?
谈到单踏板模式,首先要澄清的是,这种模式并非是字面意义上的取消了制动踏板,车辆实际上还是有两个踏板的。所谓“单踏板模式”也就是单踏板驾驶模式,指的是司机只需操控一个踏板(通常是油门或电门踏板),即可完成车辆的起步、加减速、滑行甚至接近刹停等操作,而紧急制动下的彻底刹停还是要靠制动踏板来完成。
新能源独立研究员曹广平解释说,之所以电动汽车上大量存在单踏板模式,是因为电车减速时的动能可以变成电能回充到电池。而在实现方式上,电车制动能量回收可以采用刹车踏板回收模式,即踩刹车踏板来实现动能回收;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再加上电门踏板回收模式(单踏板模式),即松开电门自动实现减速动能的发电回收。
“回收能量越多,在同等续航下,电池包电量可以做到更小,因此车企的成本更低。”东南汽车研究院整车集成室主任宋名洋表示。对于电池仍占据相当比例成本的电动车来说,制动能量回收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技术。
曹广平对记者说,不少车型采用单踏板模式的原因也非常明了。相比于制动踏板上进行能量回收,单踏板可以只松电门踏板而无需踩刹车踏板,就能实现能量回收。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能量可以早回收,同时也就实现了多回收,降成本或是增续航更明显。在里程焦虑尚存的当下,单踏板模式显然更受车企欢迎。
♦单踏板模式到底安全不安全?
网友在向工信部提交的信件里认为,把动能回收功能与加速踏板相结合,让加速踏板具有明显制动效果这一设计,违背常理、违背汽车百年驾驶习惯,已经引发了无数的误踩加速踏板的交通事故,所以希望工信部能提供特斯拉的报批文件和相关说明。
涉及到制动这一重大基础功能的变动,以及由此带来的百年驾驶习惯的迁移,和长期两种驾驶习惯并存的客观情况存在,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高能量回收单踏板模式是否安全的问题引发了非常激烈的讨论。
在知乎上,“特斯拉的单踏板模式安全吗?”的问题下,有831个关注和89.1万的浏览数量。在《中国汽车报》的多个读者群中,众多业内外人士的探讨也前所未有地热烈。
支持者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单踏板模式操作更加简便,车主熟悉了操作后,特别在城市拥挤路段,可有效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同时,能量回收是一种环保的好技术。也有行业人士认为单踏板模式简化了操作步骤,“松油门就刹车”的特性可让刹车介入时间早于传统车辆,减少驾驶员的反应时间,提升行车安全性。
“习惯单踏板模式以后,平常不紧急时可以用单踏板减速,紧急时可以使用制动踏板实现紧急刹停。”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说,“单踏板模式实际上就是一个新的驾驶习惯,确实有不少车主适应并喜欢上了这种驾驶习惯。但需要在汽车的使用说明书里强调重要性,让车主知道单踏板模式会存在哪些潜在的风险。”
反对者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安全性上,认为单踏板模式的安全风险大于其带来的好处,且减轻驾驶疲劳和能量回收都不是必须通过单踏板模式实现,没有必要。反对原因是将加速踏板赋予制动功能,增加了驾驶员使用加速踏板的时间,用户一旦习惯更多情况下只用加速踏板进行操作,肌肉记忆可能更改,增加了紧急情况下的误操作概率,从而增加了安全隐患。
“紧急情况下,驾驶员确实有可能因为惊慌误把油门当刹车。而且电动车起步加速比燃油车快得多,因此一旦踩错踏板,很难有纠正的时间。”曹广平说。
此前,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在接受采访时称,在车辆使用环节,特斯拉需要加强消费者教育。
中国汽车报读者热烈讨论
“单踏板模式在车辆设计层面单纯由此出现事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对于不熟悉或者误解此项功能的新车用户,倒是也可能误认松油门踏板具有完全的制动效果,在这种情况下真的有可能产生事故,用户在阅读车辆手册时需要注意,车企也要主动多对潜在用户以及成交客户进行提醒宣传才是。”曹广平说。
清研华科新能源研究院增材研发中心主任张抗抗则对记者表示,单踏板模式对大部分司机个体来说是安全的,但从整个司机群体来说,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安全隐患并非取决于"熟练不熟练",而是极端偶然情况下的操作失误,特别是驾驶习惯迁移的情况下。
♦技术仍有规范与优化的必要
有业内人士表示,市面上主流电动汽车都配备了单踏板模式,但大部分车型都默认该功能处于关闭状态。
工信部在更早之前回应网友类似提问时称,目前大部分电动车的制动能量回收设计思路是采用松开油门进行减速实现制动能量回收的设计方案,只是在减速时不同厂家采取的减速度不同。
有特斯拉车主表示,在原来的特斯拉车型上,“动能回收制动”有“低”和“标准”两个选项,用户可以自行选择。但今年的Model Y 新车主王先生发现,“低”选项被取消,只能被动接受“标准”模式。“作为车主,还是希望有更多的选择权利,我试驾的一个新势力品牌,就有三个模式可供选择。”王先生吐槽道。
在张抗抗看来,单踏板模式并非特斯拉首创,但特斯拉的极快电门响应降低了驾驶员纠错概率、极强的动力性增加了事故危害程度。对此,多位业内人士表达了同样的看法。某新能源车企技术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传统燃油车的油门响应时间一般是0.5秒左右,当驾驶员误踩踏板,还是有时间进行纠正的。而电动车电门响应时间可以说是瞬时的,从安全性角度考虑,确实应该增加一定的电门响应时间。目前小鹏汽车就设置了缓冲时间,消费者反馈也不错,也是顺应消费者需求之后的选择。
张抗抗表示,一款设计良好的电动汽车,无论是低回收模式、高回收模式还是单踏板模式(更高的能量回收),低制动强度下都仅有电动出力,而与驾驶员踩不踩制动踏板没关系。换言之,即便驾驶员使用低回收模式,尽管踩刹车次数比高回收模式要多得多,但只要每次都是轻踩,就可以开出与高回收模式一样的能耗。他认为,把单踏板模式弱化成高回收模式,或者像宝马iX3那样的"智能回收模式" ,就可以在不改变驾驶习惯下实现与单踏板模式几乎相同的安全效果与节能效果。
中国汽车报读者热烈讨论
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宋健表示,需要对单踏板模式进行一定的规范,比如松开踏板以后,最大减速度有一个清晰的上限。
“是应该有行业法规设置这样的上限。但是,上限数值不是随意指定的,而需要建立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而目前可能缺乏这样的基础。”张抗抗说。
“从传统汽车过渡到自动驾驶和新能源汽车,带来了很多改变,而改变也意味着潜在风险,这是技术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就像汽车与马车共同在路上行驶的时代,也造成了不少安全事故。但是风险会随着人们逐渐熟悉和技术的迭代不断降低。”张翔说。
“在自动驾驶快速普及的现在,无论是特斯拉的NOA、小鹏的NGP或者是蔚来的NOP功能,都能让驾驶员的脚长时间的离开加速踏板和刹车踏板,只有少部分工况需要人为介入,电动车的动能回收也可以主要依靠系统进行调配,从而获得最大的能量回收效率。至于人类接管的部分,也可以保留人类驾驶习惯的设置,而不会影响车辆整体的能量回收效率和续航。”上述新能源车企技术负责人对记者说。
随着技术的发展,单踏板模式之争或将成为历史。曹广平表示,在电池技术取得大的突破后,单踏板模式存在的必要性会逐渐降低。特别是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逐步发展,人类驾驶员接手车辆次数逐渐减少,脱手时间占比越来越大,踏板的操作时间占比逐渐减少,这项功能很可能完全消失。
“金九”发力失败 “银十”车市同样无力 同比下降4% 中汽协发布10月车市数据
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公布了最新一期中国汽车市场销量数据:10月份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29 5万辆和228 4万辆,环比增长
经销商库存系数迎来四连降 10月库存水平降至警戒线下
11月11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了10月汽车经销商库存调查结果。结果显示,10月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 39,同比下降26 1%,环比下降7 1
2025年后 我国所有车型有望全部采用中国工况 部分企业先行
汽车工况是汽车行业重要的共性基础,也是车辆、能耗、测试方法和限值方法的基础,此前,我国采用NEDC(欧3 4排放标准的一型试验)工况,消费
10月车市下滑收窄:强势品牌恒强 新能源“四连降” 补贴“退坡”市场趋冷
10月,我国狭义乘用车销量为1843406辆,环比上涨3 5%,同比下滑5 7%,下滑幅度收窄,但仍是自2016年来的最差10月。车市寒冬也加剧了马太效
冷门专业背后的火爆需求 殡葬专业大学生:这行值得尊重 并非“吃死人饭”
把失去的人重新唤回,赋予永恒的美丽。这个过程平静细致而温柔,重要的是充满爱。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会有生命诞生,每天也会有生命离...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粤ICP备18023326号-32
中国创氪网 www.chuanganwang.cn 版权所有
投稿投诉联系邮箱: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