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车事儿 >

作为同城货运行业的“独角兽”,货拉拉跨界造车是何用意?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造车圈似乎从不缺话题。

继乘用车领域先后迎来苹果、百度、小米、360等科技公司加入后,造车新势力又开始瞄准商用车市场。日,有消息称,货拉拉已正式启动造车项目,试图在新能源货车制造领域“分得一杯羹”。

虽然该事件的主角尚未正面回应,但其一系列行动已引起行业的广泛关注。那么,作为同城货运行业的“独角兽”,货拉拉跨界造车是何用意?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商业逻辑?在造车这条看似拥挤的赛道上,货拉拉能否突出重围?

♦下场造车顺势而为

根据某招聘台显示,货拉拉正在招募新能源货车制造方面的人才,并在该台发布了新能源货车整车产品专家等职位。其中,整车产品专家的岗位职责是负责新能源定制货车的整车、驾驶相关产品需求的定义和设计;通过研究货车使用场景与底层原始需求,探究行业发展和演化,定义和设计货车的外观、内饰、基础驾驶操控等。同时,职位描述中还提到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联、高精度地图、汽车云等前沿技术研究。

从上述招聘信息不难看出,货拉拉下场造车的意图十分明显。此前,货拉拉创始人曾公开表示,公司的目标是通过“人、车、货、路、仓”的数智化改造,实现物流效率的提升。而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货拉拉加入造车大军正是实现货车数智化管理、打造物流链条闭环的重要一步。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市场,自然拥有巨大的市场机遇,这也是资本方所看重的,毕竟如此庞大的市场所能带来的盈利机会也是巨大的。因此,货拉拉决定跨界造车,并不令人惊讶。”中国流通协会商用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钟渭表示。

“此前,货拉拉的运力大多来自司机自带车辆或第三方租赁公司,对车辆本身缺乏控制力,在规模效应有限的短途货运领域,难以形成真正的壁垒。同时,单纯通过会员费用、订单抽成等方式获取利润,使其利润增长点较为单薄。正因如此,货拉拉下场造车将有效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是势在必行之举。”商用车行业专家刘畅说道。

台、资金、人才是货拉拉造车的“底气”

汽车制造业是典型的资金、技术、人才密集型产业,新能源汽车更是一个烧钱的生意,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无疑是一场“硬仗”。那么,货拉拉入局的“底气”何在?

在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看来,货拉拉入局造车的最大“底气”是其自身的台优势。由于货车是生产资料,因此传统车企在设计产品时,很少会从驾驶者的角度对货车使用环境进行深入思考。而货拉拉拥有大量的客户数据和使用场景数据,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识别出最适合运输场景的车型。在产品定义这一点,货拉拉显然比传统造车企业更具竞争优势。另外,也正是拥有强大台的支持,使货拉拉有着天然的销售渠道和用户基础。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货拉拉台注册司机数量超400万名,均月活司机58万名,这些都是未来货拉拉的潜在客户群体。另外,有消息称,货拉拉还将积极拓展城际运输领域,届时台业务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所带动的整车销量将会十分可观。可以预见,即便未来货拉拉不对销售渠道进行额外投入,按照现在的台用户体量,每年至少可以售出数万辆货车。

“此前,货拉拉的汽车租赁服务由第三方提供,并没有明显的行业优势。如果未来货拉拉自产货车,并为旗下司机提供租赁使用服务,不仅可以实现物流链条的闭环,还可以通过供应链金融更好的提升产品销量。”刘畅表示。

充足的资金是货拉拉造车的另一重要支撑。

自成立以来,货拉拉便得到资本青睐,获得多轮融资,总额25亿美元。去年12月,货拉拉完成5.15亿美元E轮融资;今年年初,货拉拉再次获得15亿美元的F轮融资。此轮融资后,货拉拉最新估值达100亿美元,跻身超级独角兽之列,这也成为其造车的底气所在。

“根据货拉拉目前的资金实力,即便找不到合适的代工厂,投资50亿~80亿元建厂也没有任何压力。”某卡车企业负责人表示。

除了台和资金优势,货拉拉入局造车,也少不了人才的鼎力支持。

年来,货拉拉相继从美团、饿了么、寺库、乐视等互联网企业引进高端人才。据货拉拉透露,今年公司将再投入15亿元招贤纳士。

“谁拥有高端人才,谁就抢占了市场先机,或许还能引领一个产业的发展。”刘畅表示,货拉拉不断储备人才力量,为其下场造车奠定了重要基础。

♦货拉拉造车打造闭环生态链

年来,商用车市场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商用车销量增势迅猛,月销量8次刷新历史纪录。但从市场格局来看,商用车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头部企业市场份额占比较大,规模效应愈发明显,想从他们手中夺食并非易事。

此外,目前新能源汽车领域是各家车企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尤其在排放升级的重压之下,商用车企业纷纷加码新能源物流车领域,布局竞争更是异常激烈。由此可见,货拉拉进军新能源货车制造领域,将会面临非常大的竞争压力。

不仅如此,与多数造车新玩家面临的问题相似,货拉拉缺乏技术储备和造车经验,短时间内能否有产品量产尚未可知。因此,不少业内人士预测,采取类似于新势力与传统车企合作造车的模式,或将成为其优先选择。

在曹鹤看来,货拉拉选择一条起步较晚且前景很好的“赛道”,可以说是明智之举。但如今各路势力也盯上了这一蓝海市场。未来,如果没有过硬的产品、完善的服务和配套设施,肯定无法在该行业立足。所以说,货拉拉依然会面临不小的压力。

采访中,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货拉拉造车的商业逻辑似乎更倾向于资本市场以及造车背后的生态链。

“基于对整个智能网联汽车的理解,以及对于互联网台运营思路的考量,未来货拉拉很有可能会打造带有自己基因的汽车业务,比如智能化系统的加装,以满足其对车辆管理的智能化需求。”钟渭表示,从网络货运台向造车转型,似乎更多是基于资本市场的需要,毕竟造车背后的整个模式和商业逻辑以及未来生态的构建,都是资本市场所重视的。

“相比出行台,‘既拉人又拉货’的货拉拉需要在安全保障方面投入更大精力,而自产定制化车型的出现,将通过软硬件结合、迭代的方式,搭建起一套完整的司乘货三方保护机制,减少安全事故的出现。另外,从战略角度来看,未来无人驾驶市场争夺将会异常激烈,对于货拉拉而言,打造智能终端的B2C样本并进行复制,有助于其在未来市场抢占先机,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刘畅说道。

关键词: 同城 货运 行业 造车

最新文章